Page 41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41
战,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总体而言,
“四个伟大”所提供的总体推进框架,本质上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框
架,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框架。在这一框架之下,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
具备了高度的逻辑契合。
(三)阶级利益: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共生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认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而意识形态则是
维系支撑一个民族国家、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根本利益的思想体系。“也就是说,任何一
个政党都要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形成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施政纲领和价值理念,通
过自身建设使其意志更为完备,从而引导人们价值追求的合理化,提升自身的威信和合法
性。”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言人,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 11〕
的继承和发展,立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成最
终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工作包括党内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两个方面,党内
意识形态建设集中体现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培育党内政治文化和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等方
面,其核心指向是广大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个体的思想意识、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而社
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核心指向是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不断提升全体社会成
员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和信心。归根结底,意识形态工作
是为维护、巩固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服务的,其最终价值取向同样是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这也印证了马克思的论断,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
关”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执政党的价值学说体系赋予了全
〔 13〕
〔 12〕
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高度耦合的同一性阶级利益,两者完全一致的阶级立场和价值
追求,决定了其共生价值的契合性,这也为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价值正当性的形
塑提供了必备的认知认同基础和前提。
三、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互促共进的四重路径
(一)提升思想辨别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互促共进的关键前提
当代中国正处于开放、共享的世界格局之中,信息交流不可抑制,观点碰撞难以避
免,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异质社会思潮共同构筑的复杂化思想舆论空
间。二者在共同推进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对良莠不齐的多元化社会思潮加以辨识,避免被
负面思潮、西方理论、错误观点误导而出现方向性、原则性偏差。从国内学者近十年来对
社会思潮影响力的跟踪调查中可以发现,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
潮一直在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中频繁闪现。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的东西总
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
主义发展的规律。” 提升思想辨别力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负面社会
〔 14〕
思潮有一个本质上的正确认识,如党中央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西方治理理论的差异、
全面依法治国与西方三权分立、宪政民主的差异等等。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具有
鲜明的政治属性,其根本问题是制度问题、方向问题。要引导党员干部从讲政治的高度审
视、辨析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流变,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党和国家利益作为衡量社会思潮优劣的四种标尺,对思想疑点、舆论焦
点进行补偏救弊。通过各种理论学说的评判和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凸显出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比较优势,消除全面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中的杂音与噪
声,降低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对党的肌体的侵蚀。
1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