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33

求不断进行政党调试,展示了强大的政党回应性与调试性。 服务型治理较好地实现了党
                                                                            〔 1〕
             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与治理的有效对接和融合,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回应与调试。
                  (一)价值逻辑:服务型治理符合党的性质宗旨
                  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核心理念,为人民谋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
             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更加凸显了 “服务”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
                  服务型治理凸显了人民主体性。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是 “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为谁服务”的问题要求党要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对象,讲求服务的人民性。
             “怎样服务”的问题要求党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标准,通过不断地提升 “为人民服务”的
             能力和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改革与
                                                                    〔 2〕
             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彰显了党 “服务人民”的内在价
             值追求,也是服务型治理的核心理念。
                  服务型治理丰富了党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
             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
             点。”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 3〕
             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情况下,如何真正做到从人民利益出发,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
             优质的公共服务,如何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差异性需求,成为新时代执政党
             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而服务型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媒介,执政党与其他社会主体作为治
             理中的平等一员,对不同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保持客观的吸纳态度,更易于把握真实的社
             会实践生活,获取真实的社情民意。执政党通过服务型治理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人民群众
             与公共权力的沟通,能够确保党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实现为人民服务
             的价值追求。同时也能更好地通过服务凝聚共识,有效实现党对各项事务的领导。因此,
             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是对党 “服务”宗旨的时代拓展,使之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进
             一步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也使服务型治理具有了现实的思想依托。
                  服务型治理是对人民公仆角色的回归。当好人民公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主张。
             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忽略了 “党性”与 “人民性”的逻辑关系,背离了人民
             公仆的角色定位。服务型治理的建构有助于推动执政党在掌握国家权力的过程中,实现由
             强制性公共权力的 “统治者”角色向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的 “服务者”角色的转变,进
             一步畅通党与人民群众利益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体现执政党角色的回归。服务型治理转型
             将推动党执政方式的转型,要求执政党不再是权力中心的统治方式,而转向以人民需求为
             中心的服务型治理方式。特别是由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新的挑
             战,党需要通过服务型治理,更好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进一步密切党与群
             众的联系,更好地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服务型治理凸显了党
             与人民角色关系的回归,使党真正回归了人民公仆的服务角色。
                  (二)行政逻辑:服务型治理契合服务型政府的行动理念
                  在中国语境下,党与政府的关系决定了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拓展必然带来执政党服务
             性的提升。也就是说,服务型政府的建构必然引起执政党的适应性变革 ,即与服务型政
                                                                                        〔 4〕
             府相对应的一个服务型政党建设的问题。在中国,执政党嵌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
             定程度上讲,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也是政党服务型治理的目标所在,对于执政的中国共
                                                                                                       3 ·  ·
                                                                                                      3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