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22
党 政 研 究 2019 6
大历史观视阈下的中国道路
张学森
〔摘要〕当前,对中国道路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上,而从整个
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从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发展变迁的角度,对中国道路
的经验和教训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对中国农业文明道路、西方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过
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
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意义。
〔关键词〕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历史观;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19)06 - 0022 - 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九十
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
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
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六个得来”的概括,是在大历史观视阈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 1〕
义所作出的科学判断,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如何运
用这一视角,去研究和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在理论上彻底回答 “中国道路从
哪里来?身在何处?走向何方?”的重大问题,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一、轴心时代:中西道路的早期分野及中国农业文明的辉煌
不管农业革命是不是一个 “陷阱” ,在经历了大约 250 万年漫长的采集及狩猎生活
〔 2〕
之后,伴随着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结束以及其所带来的气温回暖和降水增多,地球进入到
动植物生长的旺盛期,这为农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前提。“这一切大约 1 万年前全然改观,
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集中动植物的生命。从日升到日落,人类忙着播
种、浇水、除草、牧羊,一心以为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水果、谷物和肉类。这是一场关于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西价值观比较视阈下我国当代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 14BKS090)
〔作者简介〕张学森,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博士,北京
100091。
2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