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19
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开始出现,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开始形
成,中国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三)南方谈话至今,改革思想深入全社会
1992 年,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就党的基本路线、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发表系列讲话。南方谈话,回答了 “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摆脱
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从而在理论上真正
将改革与富裕结合起来,在实践上,把生产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作为改革是否成功
的评价标准。
南方谈话解决了姓 “资”和姓 “社”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被拓宽了,
之后,市场取向的改革一个接着一个。1992 年底,党的十四大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
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以现代企业制度、统一的国内市场、宏观调控体系、按
劳分配体制、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在摸索社会主义道路、对苏联模式不断突破的过程
中,形成的思想、理论和话语方式。在建党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
路正按照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划持续进行,“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建时的核
心理念,逐渐让位于 “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引导改革这一话语的方向。
四、自信——— “强起来”中国道路的自我确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纳入正轨,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现代
化道路具有哪些特点,如何让人们坚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鼓舞人们的斗志,相信中国道
路,并将中国道路宣传推广,自信是首要的话语选择。
(一)道路自信展示中国道路的成果
欧美国家通过工业革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为后发展国家展示了未来的蓝图。这条现
代化道路最初被贴上西方标签。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进程,很多后发展国家力图仿效、复
制、粘贴这条贴有西方化标签的现代化道路,但是除了少数国家,大多数国家却屡屡碰
壁。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也开始尝试走现代化道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仅仅参考欧美
现代化道路,还从各个角度进行摸索,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之路。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不仅仅欧美一种模式,但西方现代化
理论将欧美模式描述成具有普世价值和普适性,将欧美的今天描述成社会发展历史的顶
峰,这是错误的。前苏联已经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即使同属资本主义阵
营,东亚的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同样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现代化、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三者之间的融合统一。在这条
道路上,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
八千多美元,这从实践上消灭了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质疑。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再次证明
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非唯一性,世界各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二)理论自信促使中国道路形成国际经验
中国道路秉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
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指出,在资本主义
社会,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和主张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人被资本异化成为资本的附庸、
9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