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16
用 “富强、民主、文明”的概念表述现代化道路的奋斗目标。1991 年江泽民在建党 70 周
年讲话时,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这样三个概念用 “富强、民主、文
明”表述,并阐述了内涵。党的十四大江泽民再次深入解释了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内涵。在这之后,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
目标从 “富强、民主、文明”进一步拓展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党的十七大则
明确提出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
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四个现代化的基
础上,又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目标已然明确,“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
代化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分别对应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奋斗目标。
〔 10〕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道路,实际上就是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的不同时期,存在
着对现代化内涵认识之争、对现代化实现道路之争、对现代化实现具体方法之争,这些争
论没有改变现代化作为中国道路的具体话语,只是在内容和外延上解释的不同。因此,中
国道话核心话语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由衰及盛的历史中得来的。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首先,中国道路是一条批判西方现代化发展
方式的道路,一是在中国的近现代,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各种方式已经尝试过,无一
能拯救中国;二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民族的侵略,给中国人民情感上带来了巨大的
伤害;三是中国现代化所依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之
上。所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先天就具有反对资本主义所有制,反对帝国主义,追求社会
公正,追求平等,力图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特征。其次,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又不
同于苏联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中国共产党学习和模仿苏联的发展道路,但是在与中
国具体国情结合过程中,没有照搬、照抄苏联的模式,而是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再次,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思想
发端于清末的 “经世致用”思潮,后来的 “师夷制夷”“变通自强”“中体西用”等思想
均在儒家思想的范畴之内。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构成了当代中国特有的政治
伦理和社会伦理,这种价值伦理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使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
的领导下,通过国家导向的民族振兴战略,实现了赶超。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培育中
国特色现代化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式自主性发展道路的思想源泉。
二、革命——— “站起来”阶段中国道路的话语
“站起来”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的阶段,是对内反封建、对外反侵略的中国道路实
践。在这一阶段,“革命”思想贯穿了始终。
(一)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革命思想初步扩散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改良思想一度占据主流,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
加深和中国知识分子改良实践的失败,革命思想开始被知识分子接受。“十月革命一声炮
响”,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革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1905 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政
党———中国同盟会建立,就把革命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手段。
中国同盟会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自己的纲领,彰
显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思想,同时发行 《民报》与主张改良的立宪派论战,“世界立宪,
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成为真立宪” 。在这之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孙中山、胡
〔 11〕
汉民等人又在全国各地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中国同盟会在 1906 年之后,
6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