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15

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面对这一新变革所产生了新理论、新思考,出现了新的概括,这
                                  〔 5〕
             就是现代性的内容。现代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现代性将人类社会视为
             无限发展的一个过程;第二,现代性认为要保证无限的发展,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现代国家
             制度以保证社会的效率;第三,现代性强调资产阶级启蒙时所形成的关于人本主义的,自
             由、民主、平等、正义等观念,现代性的核心概念是理性。
                  现代性与现代化密切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现代化是原因,现代性是概括现代化的学
             理语言,正是由于有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社会变革这些现代化过程,才有现代社会属性
             的现代性。 如果不能够对现代化进行抽象概括,那么按照现代化道路的现有实践,欧美
                        〔 6〕
             现代化的道路就具有普世性和普遍意义,可能其他所有国家都需要照搬欧美模式,才能实
             现现代化。但是,如果将现代社会的特征抽象出来,按照现代性的标准,很多国家根据自
             身特点同样能够走上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化。现代化为我们展示的是具体的实践方法,
             而现代性则是提供抽象的价值标准。
                  (二)现代化作为中国道路发展内涵的确定与嬗变
                  从目的来看,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实现发展,追求现代化的道路。对这一道路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着实现方法的争论,但是在目的上,从没出现过动摇。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当西方国
             家以 “船坚炮利”的外在形式出现在国人眼里时,学者们就开始探讨现代的内涵和现代
             化道路的问题。最初的国人对现代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所以满清王朝仅仅想学
             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后来,对西方现代化的认识进入到政治层面,这时变法、维新、立宪
             等思想就开始出现。五四运动之前的现代化思想,更多的是对于西方现代化的外在形式的
             学习,照葫芦画瓢而已。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将西方现代化的属性直接总结为民主 (德先
             生)、科学 (赛先生)。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现代化的认识更为清晰,对
             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已经突破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层面,经济思想、文化价值也进入到现代
             化研究的范畴之中;实践上,根据理论的不同观点,也开始了对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的实践
             尝试。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涌现,各种实践活动层出不穷,代表性的有陈独秀、李大钊的
             社会主义思潮、晏阳初、陶行知的乡村平民教育运动等等。1933 年 《申报月刊》将 “现
             代化”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词语开始使用,关于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话语方式就已经固
             定下来。此后,对于中国追求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已经成为定论。 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
                                                                                〔 7〕
             将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作为中国道路的发展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
             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 “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 年把 “四个现代
             化”列入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1964 年 12 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周恩来提出 “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
             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 年 《政府工作报告》之后, “实现工业、
             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口号更加广泛深入地传播,成为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
             基础和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道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但是现代化的道路依然是
             中国的发展道路。1980 年新年伊始,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从八十年代
             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
                                                                                                     〔 8〕
                  对于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我们也是在不断深化过程中。1979 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
             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
             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 ‘小康之家’。” 1987 年党的十三
                                                                                        〔 9〕
             大,确定了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5 ·  ·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