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党政研究2019年第6期
P. 18

(一)改革开放之前,“富起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逐步开始
                  经过 “三反”、“五反”、“三大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中国已经开始
             从 “站起来”向 “富起来”探索之旅,社会主义建设得到迅速发展。1956 年,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
             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同年 9 月,中
                                                                                        〔 12〕
             共八大召开,刘少奇在会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尽管阶
             级斗争仍然存在,但是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已经过去,斗争的任务已经变成保护社会生产
             力发展,而国内的矛盾也从两个阶级的矛盾变成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至此,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
             史时期,“富起来”逐渐成为中国的历史任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学习苏联发展模式上,
             将社会主义简单概括为:工业化、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体制、按劳分配、无产
             阶级专政。中苏关系交恶之后,我们开始尝试突破苏联模式,探寻社会主义模式下实现现
             代化的其他方法,改革的思想初露端倪。
                  (二)改革开放到南方谈话,改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的思想建立在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很长一段
             时间都是模糊的,“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是什
             么样会是什么样子,———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说”。“因为还没有可以用来论述社会主
             义的材料,建设和社会主义的砖头现在还没有烧好。” 苏联建立之后,将苏联的发展模
                                                                      〔 13〕
             式确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标杆,二战之后,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模仿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但是,苏联模式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发展模式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
             代,苏东一些国家都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和突破,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文革之后,中共中央也开始重新审视苏联模式和中国的发展方式,准备进行改革。改
             革首先要在理论上确定什么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首先提出问题,“什么叫
             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社会
                                                                                                〔 14〕
             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
             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在这段时间,在全国掀起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讨论、关于社
                                       〔 15〕
             会主义特征的思考、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对社会主义的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后,形成了对
             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第一,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第
             三,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市场经济体制;第五,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第六,马
             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特征服务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由特征
             体现,但是,如果社会主义的特征不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本质,那么,就需要改革加以调整。
                  改革思想是关乎中国道路的方式方法转变的核心。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虽然带领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怎么走,并不十分清楚,
             只是按照苏联模式,照葫芦画瓢的模仿和学习。中国虽然进行了现代化的启动,但是在如
             何实现现代化还不很清楚。当中国放弃苏联模式探索自己的道路时,在原有基础上 “摸着
             石头过河”的改革思想也就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导思想。而改革怎么改,
             那就是围绕这社会主义本质,将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不利于人们共同富裕的制度、思想、
             文化调整过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按照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进行改革,农村
             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开,国有企业改革增效不断进
                  8 ·  ·
                 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