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P. 96

相关论述。比如孙柏瑛 ( 2001)认为:“公共性应是现代国家政府财政活动的价值基础与
             核心精神 ,决定着公共收入与支出活动是否按照公共利益的要求进行。因此 ,公共性特
             征在国家财政的分配过程中应得到最明显的体现。公共性的缺失必然导致国家财政收支行
             为的扭曲 ,违背公民的意志,并损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长远而根本利益。 张康之
                                                                                                 〔 6〕
             ( 2005)认为:“公共性是一个历史地生成的概念,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出现而出现的。
             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根本性质,它决定着政府的目标和行政行为的取向。当代公共行政需
             要在对维护公共利益、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鼓励行政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加强责任感之中
             来表现公共性。” 李友梅、肖瑛和黄晓春 ( 2012)认为:“公共性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目
                               〔 7〕
             标又是其支撑性条件之一。近年来的政治制度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发育等政策的实施对于
             公共性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果。但是,公共性依然是当下中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
             瓶颈。除部分的制度性因素之外,社会心理、共识缺失以及管理的技术化也是阻滞公共性
             发展的重要原因。”
                                 〔 8〕
                  因此,建构和发展当代社会中的公共性是当务之急,而我们在此处所说的公共性又是
             指的什么呢?第一,公共性具有普遍性、不确定性和意识交互性。 公共性是人在实践活
                                                                                   〔 9〕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属性,是在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的整合中所形成的人类生存的
             共在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依性。在这个过程中,人既不断为生存创造条件,又不断
             实现自身价值和提升自我,推动社会发展。 公共性是公平和正义不可缺少的背景性支
                                                           〔 10〕
             撑。 第二,“就政治领域而言,随着公共领域的扩展,具体个人在特定国家身份逐步变
                 〔 11〕
             成了富有一定权利及意识的主体,而特定范围内的群体则变成了公众,且个人通过具有公
             共性质的手段、方式与方法实现了具有普遍性的公共利益。就社会而言,在精神意识方
             面,因集体性决定而形成的公共意志正在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且,人们所表达出来的
             广泛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公共舆论。” 总之,公共性是国家与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且覆
                                                  〔 12〕
             盖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秉持公平与正义,对公私或公共领域的活动制定了一套规则。
                  同理,作为 “普遍性准则”的公共性也是自媒体和新媒体领域的一个必须要建构的
             原则 ,换言之,媒体作为平台所孕育出来的舆论场也离不开公共性的约束。这事关公
                  〔 13〕
             共舆论的规则性和每一个主体的基本权益维护。

                 三、网络社区治理的三重困境

                  反腐是政治主旋律之一。“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
             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具体而言,十八大以来,中央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

             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 440 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 43 人,中央纪委委员 9
             人;厅局级干部 8900 余人,县处级干部 6. 3 万多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 27. 8 万人,形成
             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而且,反腐工作还要继续推进,力争做到无禁区、全覆盖、
                                           〔 14〕
             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和长震慑,最终 “形成压倒性态势”到 “取得压倒性胜利”。
                  在达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网络反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反腐 “这种公众
             通过网络以政治参与的形式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方式,提升了公众参与反腐败行动的
             积极性,被证明是有效的权力监督新形式” 。其与制度反腐、运动式反腐和权力反腐一
                                                          〔 15〕
             起被我们称为 “四维一体”的反腐新模式 。虽然有一些腐败行为因高压反腐而变形 ,
                                                         〔 16〕
                                                                                                        〔 17〕
             但网络可以将部分变形腐败曝光,这和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工具密不可分,还与
             中央对网络反腐的重视有关系。
                  事实上,如今的网络反腐主要是在微博或微信社区中进行。一方面,微博反腐的逻辑
             是 “曝光 -围观 /舆论 -反腐”。另一方面,“微博反腐功能逐渐被网友开发出来,人肉搜
                  6 ·  ·
                 9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