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党政研究2019年第3期
P. 44

己的力量,抗拒冲决,使他们不得不任我们自己解放自己。不是仰赖那权威的恩典,给我
             们把头上的铁锁解开,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那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
             来。”
                   〔 45〕
                  “直接行动”的精神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它有助
             于中国更多的人主动地参与到国家的改造之中,是促进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全新的 “责任”意识 (从被动到主动)
                  梁景和在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中提到,“五四时期把个体作为历史主体,
             张扬人性,呼唤人的至上权利,一度成为时代的思想主潮,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以来
             张扬 ‘个性主义’最显著的时期”。 这里的个性主义指的是以个人自由为中心,注重追
                                                  〔 46〕
             求个性的解放,但这种 “自由主义”并不是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思,而是从自我内
             心出发,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贯所遵循的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观,从
             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更应该称之为一种 “被动的社会义务”。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
             后,他们更多的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正如 《胡适的声音》中,胡适提到的那样,“自从
             五四运以来,中国的青年,对于社会和政治,总算不曾放弃责任,总是热热烈烈地与恶化
             的挣扎” 。这是一种 “主动的责任”,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就给 “自由主义”赋
                      〔 47〕
             予了新的内涵。这种全新的 “责任意识”,使更多的人愿意主动地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责
             任,他们把个人个性的发扬与争取民族解放相结合,开始踏上一条新的救国救民之路。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就个人而言,它并不是完全的自我的意识的放纵,而是由内到外
             的表达,是言行一致,它满足了人自然向善的欲望;就国家而言,集体和个人并不矛盾,
             二者可以兼容,达到共同舒适的最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的 “自由观”发生了
             质的飞跃,使人们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在约束到内在反省的巨大转变。正如吴
             玉章在 《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中提到的那样,“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
             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 。五四运动
                                                                                             〔 48〕
             的的确确是一次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尚未提到的转变和影响,这是值得我们以后继续探讨、研
             究的。虽然 “五四”已经过去了一百年,但其精神永存,并和时代相融合,一直影响着
             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参考文献〕

             〔 1〕李新,陈铁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第 1 卷 〔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 2〕〔 28〕彭明. 五四运动史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67,31.
             〔 3〕〔 35〕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00,831.
             〔 4〕〔德〕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 2 卷 〔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86.
             〔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第 1 卷 〔 M〕 . 康雪,王钊译.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 12.
             〔 6〕〔英〕霍布豪斯. 自由主义 〔 M〕 . 朱曾汶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
             〔 7〕〔英〕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 〔 M〕 . 曹海军,刘训练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
             〔 8〕李强. 自由主义 〔 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3 - 29.
             〔 9〕〔 20〕严复. 论事变之亟 〔 A〕 . 王宪明. 严复学术文化随笔 〔 C〕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5,184.
             〔 10〕庄子 〔 M〕 . 孙通海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7. 10.
                  4 ·  ·
                 4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