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党政研究2019年第3期
P. 49
胜来犯之敌。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第二,启动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自
强运动。师夷长技的目的从 “制夷”转变为 “自强”,手段从学习和变革技术上升到制度
层面的变法,这是现代化观念的巨大突破,意味着中国现代化运动正式进入早期阶段。但
是,这种突破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框架内的量变,与儒学自强不息的思想实属一体,向西方
学习是在华夷有别的排外情绪下被动进行的。第三,现代化的动力既来自于应对西方挑
战,也包括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但主要方面是回应西方挑战。
二、作为转折点的 “五四”时期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五四”前后是中国 “现代化”观
念初步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议题都在这一时期得以讨论,中国知识分
子对现代化的认识也上升到新的高度。
第一,“五四”是中国近代革命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中国近代的发展是一个不
断地破旧立新的过程。按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实质是破封建主义的 “旧”,立资
本主义的 “新”。在这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中,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 “五四”
以前,中国的先进分子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取代封建专制主义;在 “五四”以后,中
国的先进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毛泽东 1939 年 5
月 1 日在纪念五四运动 20 周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由于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
中国的革命队伍出现了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阵营。 在他看来,自
〔 11〕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的分水
岭,“五四”之前的革命指导者是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五四”之后是无产阶级。此
外,“五四”之后的革命不再只是中国自己的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组成部
分。毛泽东在后来写作的 《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
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
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 12〕
第二,推动 “学外国”走向近代的高潮,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
条件。毛泽东说:“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这是近代中国的仁人志
〔 13〕
士从自强运动开始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取得的基本共识,但 “学外国”并非易事。究竟要
不要学外国?要学习哪一个外国,哪一种现代发展模式?在 “五四”之前,中国学习西
方首先是 “睁眼看世界”,取代 “天朝上国”闭关自守的观念。中国社会的普遍封闭是长
期的和根深蒂固的,虽然最初有魏源的 《海国图志》、梁廷!的 《海国四说》、姚莹的
《康?纪行》、徐继畲的 《瀛寰志略》等一批介绍异国历史与文化的著作面世,但总体上
晚清的整个统治阶级是不了解世界的,直到清末仍然如此。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大学
士、义和团的幕后发动者徐桐嫉恶西学到连算术都斥之为 “洋鬼子的学问”的地步,鲁
迅讽刺道:“他虽然承认世界上有法兰西和英吉利这些国度,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存在,
是决不相信的,他主张这是法国和英国常常来讨利益,连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所以随便胡
诌出来的国名。” 在开始了解和接触西方国家的基础上,中国首先最想学列强的坚船利
〔 14〕
炮等器物和技术,后来进步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依葫芦画瓢”却不得
其果。因此,“五四”之后 “学外国”就上升到深层次的文化方面了。陈独秀说:“西洋
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
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9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