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党政研究2019年第3期
P. 41
外的内省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混乱不堪的政治现状也使知识分子意识到,改变现状的
必然性和迫切性,有更多的人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正如陈独秀当时所
言:“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
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知识
〔 29〕
分子意识到:仅仅依靠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依然难以完全改变。只有从个人出发,从更
深层次的思想出发,才能真正地改变中国。这有利于知识分子从 “被动接受到主动承担”
的 “自觉式”的转变。
2. 国际政治
( 1)十月革命的影响
毛泽东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
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
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在此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虽然想
〔 30〕
要改变,但毕竟尚未有一条明确的道路,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一条全新
的道路,也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个人自由的实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 2)巴黎和会的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 1918 年,随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未
得到应有的权益。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中国,“弱国无外交”的悲剧再
一次上演。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知识分子主动参与到国家政治之中的重要表现。对此,
瞿秋白曾指出:“就是失败在中国人没有坚毅的志向和明敏的智能,不能组织一良好的社
会去迎合世界的潮流,建设一巩固的国家,去迎合世界的现势……中国人要想生存在世界
上,那就不能不赶快觉悟———真正的觉悟———去改造现在的社会,重建现在的国家。”
〔 31〕
瞿秋白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理想,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他
们的 “自由观”发生了很大改变,更多的知识分子开始追求个人的自由,主动地为国家
谋发展,自觉地担负起民族的责任,去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
(二)社会条件
1. 社团的建立
五四时期社团组织众多, “据粗略统计,大约有 400 余个”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 32〕
少年中国学会、国民社、北京工读互助团、学生救国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北京社会主
义青年团等。社团的活动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广,影响了一大批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这其中包括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一批五四新文化运
动的代表人物,也包括了蔡和森、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曾琦、王光祈等人,还包括
了毛泽东、恽代英、张闻天等后来的无产阶级者。
社团的出现,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他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以至于
周太玄后来回忆说:“酝酿发起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动因,就是都感到现状不能容忍,老
一辈的人已不可靠,甚至迷惑人已久的所谓 ‘泰西’所走的路子也未必可靠,必须由自
己联合同辈,杀出一条道路。把这个古老腐朽、呻吟垂绝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国家改变为
一个青春年少、独立富强的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社团已经成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实现
〔 33〕
政治诉求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他们团结起来,为了个人的自由和国家的发展而努力。
2. 报刊的盛行
我国近代报刊的产生,深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报刊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了整
个近代中国的历史。鸦片战争之后,开始出现一股办报热潮。早期有 《申报》 《昭文新
报》,戊戌变法期间,又创办了 《强学报》 《万国公报》 《时务报》等一系列报纸来宣传
1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