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201902
P. 16

党 政 研 究  2019 2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人政党认知的影响研究






                                                        王  毅








                      〔摘要〕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有一定的形塑作用。陈独秀、毛泽东、李大钊
                  等人从五四运动中认识到必须组成政党,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受五四运动多方面的影响,
                  他们追求建立一个受过 “政治训练” “依赖国民为后援”、以 “直接行动” “图根本之改造”
                  的新型政党。他们将自己对政党的认知应用于中国共产党上,从而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便
                  具有了自我改造的勇气、联系群众的作风和不断革命的精神。
                      〔关键词〕五四运动;政党政治;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

                      〔中图分类号〕K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19)02 - 0016 - 07



                 五四运动影响深远,在其发生后的一百年中,各党各派、不同学人团体都依据各自立
             场对其进行了 “繁多”的阐释和评价 。在研究中,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始终是
                                                    ①
             重点之一。综观学界研究,大致认同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思想、组织、领导人等
             方面的准备。其实,从中国政党发展史的视角来检视,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止
             于此,因为 “它促进了新的政党组织与活动的原则及方法的采用” ,诞生于五四运动                                                      ②
                                                                                    〔 1〕

                 ① 依据周策纵的研究,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独立派从文化视角将五四运动界定为一场 “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共
                    产党认为这是一场由列宁影响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主义者则视五四运动为中国的一场
                    大灾难,周策纵本人将之视作一场根本性的、彻底的思想和社会政治变革。参见 〔美〕周策纵著 《“五四”运
                    动史》,陈永明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版,第 323 - 343页。
                 ② 五四运动的时间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讲,五四运动专指 1919年 5月 4日发生的学生游行示威及其引发
                    的一系列罢课、罢市、罢工及其他事件。在此运动发生后不久,学生便将之名为 “五四运动”。随着时间的演进,
                    五四运动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时人李长之在其论著 《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曾言:“五四运动当然不只指
                    1919年 5月 4号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中的
                    一个指标。”姑且不论李长之将五四运动完全视为西洋文化的产物是否正确,但跳出 1919年 5月 4日这一天,将五
                    四运动视作一个长时段的过程却是无可厚非,值得取法的。学界和理论界大致也是从一个长时段去看待五四运动
                    的,但关于五四运动的始末时间界定有所不同。大体说来,国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五四运动始于 1915 年 9 月
                    《青年杂志》的创刊,终于 1921年 6月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也有学者将 1917年视为五四运动上限,1927年视为下
                    限;还有学者认同1915年 《青年杂志》创刊为起点,但认为应将1923年科玄论战的兴起作为终点。笔者主要采纳
                    第一种意见,以 1915年到 1921年为考察时段,因为 1921年以后的运动已经开始向直接政治行动发展。
                 〔作者简介〕王  毅,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北京  100091。
                  6 ·  ·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