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208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内部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市场的收入差距是中国收入差距的主要根源, 本文主要关注企业金融
                化与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关系问题。
                    结合金融发展视角和权力结构视角, 本文构建了金融发展的不平
                等效应分析框架,并归纳出最大化维持不平等、有效扩大不平等和有效
                缩小不平等这三种可能存在的不平等效应。 本文利用 2007—2022 年中
                国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述理论预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企业
                金融化的分析并不支持金融发展视角的预测,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金融
                化虽然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绩效, 但并未改变企业原来的权力结构与分
                配规则,反而固化或加剧了原有的权力不平衡分布。具体来说,一方面,
                金融化通过减少生产活动投资的方式抑制了普通员工的议价权力,显
                著降低了普通员工的收入;另一方面,金融化推动企业遵从股东价值至
                上的管理导向,带来了管理层议价权力的扩张和收入的提高。 在上述议
                价权力结构强化的基础上,虽然企业金融化会增加企业利润,但新增利
                润被更多地分配给管理层,普通员工获益有限,这使得原有的收入差距
                进一步增大,证明了企业金融化的“有效扩大不平等效应”。本文揭示了
                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具体过程与机制, 也为未来研究
                提供了一些启发。
                    首先, 本文将企业金融化区分为结构金融化与行为金融化两类,
                二者虽然都会扩大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 但 背 后的影 响 过 程 并 不 一
                样。 相较来说,企业结构金融化对员工收入与管理层收入都没有促进
                作用,反而降低了员工收入,由此扩大了收入差距;企业行为金融化则
                同时增加了普通员工与管理层收入,但增加幅度不均衡,由此扩大了
                收入差距。 上述结果显示,金融资产占比代表了企业与金融市场的融
                合程度,这会显著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进而影响员工的议价权
                力。 与之相比,对企业持股的金融机构最关心股东回报的结果,这更容
                易通过转变企业内部治理逻辑的方式来实现,为此,它们允许管理层
                权力的扩大,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可能并不关心。 这一结果提醒
                我们,不能仅仅关心金融化带来的结果,还要关注不同类型金融化影
                响的具体过程与机制。
                    其次,正如本文开头所说,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高度关联的两大战略性任务, 而金融化就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过程,金融化对实现资源积


                                                                          · 201·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