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9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209

社会·2025·3

           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随着金融化对社
           会的渗透,也要重视金融化对收入分化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作为金融化的一个重要维度, 企业金融化显著扩大了管理层与普通员
           工的收入差距,因此,在金融向非金融企业渗透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
           警惕金融化对企业内部各行动主体权力关系的塑造作用, 在高质量发
           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然,金融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不平等的影响本身
           具有一定的内在矛盾性,仅仅依靠金融自身恐怕难以改变这种关系,还
           需要其他的再分配政策予以配合, 未来还需要对这类企业层面的再分
           配政策进行系统研究。
               最后,我们强调,金融化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可以置于更广泛的社
           会发展与社会不平等的背景下,在社会学领域,许多研究都探讨了一些
           具体社会发展过程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 但目前还缺少一个整体分析
           框架。 本文将社会发展界定为能够增加社会资源与生活机会总量的过
           程,并结合社会发展对资源分配规则的影响,总结了社会发展可能带来
                            —“最大化维持不平等效应”“有效扩大不平等效
           的三种不平等效应——
           应”“有效缩小不平等效应”。 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发
           展都能兼顾增长与公平, 更多的社会发展在推动社会资源增加的同时
           也维持甚至扩大了社会不平等。 例如,曾有许多人期待教育扩张能够降
           低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程度,但国内外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教育机会增
           加与教育获得不平等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只有当精英阶层在特定
           教育阶段的教育需求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 基于阶层出身的不平等程
           度才会下降(Raftery and Hout,1993;李煜,2006;刘精明,2006a;郝大海,
           2007;李春玲,2009;吴晓刚,2009)。 再比如,与金融化相似的是市场化,
           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过去对资本、商品、劳动力的体
           制束缚, 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了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增长 (王一
           鸣, 2017),同时,市场化也把市场机制或绩效主义引入资源分配过程,
           原来在计划体制下被保护的弱势群体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不同
           教育程度和职业的群体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Nee,1989;Zhou,2000;边
           燕杰、 张展新,2002; 李春玲,2003; 郝大海、 李路路,2006; 刘精明,
           2006b;刘欣,2018)。 相对而言,能够同时增加社会资源与缩小社会不平
           等差距的社会发展更少被看到, 这样的社会发展才是真正积极的社会
           发展。 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在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的情况下,整个


           · 202·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