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98

从农场宿舍到村寨共同体:一个老挝中资橡胶农场的雇工管理个案研究

                劳资问题同样深具地方特殊性。 以目前积累最丰富的在非中企研究为
                例,劳资关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与当地工会的关系上。 一方面,自
                殖民时代以来,很多非洲国家培育了丰富的工会传统,甚至形成了激
                进工会和对抗性的劳资关系。 这与中国经验差别较大,走出去的中企
                缺乏与此类激进工会打交道的经验(柯姗姗,2011)。 另一方面,中企对
                劳资关系的重视总体不足,既体现在人力资源部门在公司地位的相对
                弱势之上,又体现在关于跨国别劳资关系的员工知识培训的相对缺乏
                上(沙伯力等,2016)。 有研究者指出,既然非洲劳工法律较为完善,那
                么中企应放弃非正式管理策略,转而依靠当地的明文法律规定,以厘
                清 雇 佣 双 方 的 职 责 与 权 利 , 达 成 高 效 管 理 的 目 标 (黄 岩 、 麦 靖 仪 ,
                2020)。 也有学者认为,非洲有与中国类似的重视家庭和集体的传统思
                想,这 为中企在劳工管理中打“情 感 牌 ”提供 了 很 好 的 抓 手(李 安 山 ,
                2014;韩振国,2017)。
                    从研究范式来看, 以非洲中企为对象的海外雇工研究主要由两大
                范式主导。 第一种是政治经济学范式,吴迪(2016)称之为“雇佣工制政
                治理论范式”。 例如,一些研究强调,海外中企倾向于从国内雇佣工人,
                而不愿雇佣本地工人, 并且由于其在非洲复制和移植了国内的劳工管
                理模式,中企员工在当地处于“自我孤立”状态(Kushner,2013)。 但沙伯
                力等( 2016)仔细审视后指出,这种观点忽视了非洲劳动力的实际境况,
                严重歪曲了中企的雇工实情。 李静君(Lee,2017:93-95)在长期田野调
                查基础上比较了中企和国外企业在非洲的劳工雇佣与管理差异, 将中
                企管理模式称之为“集体禁欲主义”。 同时,她还比较了赞比亚和坦桑
                尼亚的本土劳工的特点, 认为当地群众以及地方政治的历史与实践是
                理解劳工性质的关键点之一(Lee,2009)。 不过,李静君虽然呼吁研究者
                们关注本土,但其理论核心依然是超越地方空间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实
                际上,还有一些西方学者会借此范式,以先入为主的“俯视”姿态将中企
                海外投资活动纳入批评视阈,提出了诸如“新殖民主义”等带有明显偏
                见的观点(Tiffen,2014;Bayo,2011)。 第二种是发展研究范式。 相关研究
                主要由国内学者主导,以中企在海外落地生根的过程为重点考察对象。
                该范式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中国经验如何落地”。例如,徐秀丽和李小
                云 (2020)提出了“平行经验分享”模式,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如何在
                非洲共享;雷雯等(2017)对中国经验中的“干部带头和监督”等如何被


                                                                          · 91 ·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