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97
社会·2024·4
意识到胶工对农场提出诉求背后的逻辑是将农场空间视为村寨共同
体,他们的行为是合乎老挝社会传统的。于是,农场开始积极予以回应,
尝试通过选举村长等方式将农场宿舍打造为村寨共同体。 在这个过程
中,农场劳动力逐渐稳定了下来。
实际上,这个案例并不特殊。 在现代资本主义的逻辑框架下,劳动
力是一种可交换的商品, 劳雇关系更倾向于利益取向的“交换关系”
( exchange relationship)(Clark and Mills,1979), 但这种市场主义的理性
逻辑更像是一种理想模型, 在现实社会中大多会遭遇来自地方的“抵
抗”。 在老挝等传统社会,劳动力并不是个体化的,人们也不会将劳雇
关系视为简单的劳动力买卖关系, 而是倾向于将其放置在传统的社会
结合脉络中进行理解和实践。 基于这一普遍性的现实,本文将以孔雀农
场雇工管理为案例,梳理胶工与农场相互博弈与配合,将老挝乡村社会
结合方式嵌套进现代农场宿舍,构建出“农场+村寨”的特殊劳动力管
理模式的过程。
本文的田野资料来自于笔者 2018 年 11 月到 2019 年 3 月在老挝南
塔省的实地调查。 调查期间,笔者征得了农场负责人同意,驻扎在农场
胶工宿舍区,得以深度参与观察胶工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二、 文献回顾与本文思路
(一)中国海外雇工中的劳资关系
孔雀公司的雇工难题并不是孤例, 以当地劳动力招募与管理为核
心的劳资关系问题构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挑战之一。 一项以 21 家
海外中企为样本的研究表明, 海外中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忽视雇佣双
方 的 劳 资 关 系 , 低 估 东 道 国 对 劳 工 关 系 管 理 的 重 视 程 度(Johnston,
2015)。 由此引发的劳资矛盾与纠纷,一方面给企业生产和经营带来了
极大困难,另一方面则通过国际舆论发酵,给海外中企带来了负面社会
影响, 一些企业甚至被贴上了“土地掠夺”“剥削当地劳工”“引发当地
政府腐败”和“不遵守国际法”等标签(Mora,2022 ),既直接影响了中国
的外交关系(唐晓阳,2015),也有损中国的国家形象(Shi,2008)。
不同于技术、信息、资本等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虽
然也处在流动之中,但因国家政策、社会关系、文化资本等的不同,劳动
力依然具有较强的地方性。 因此,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遭遇的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