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55
社会·2023·2
“共同生活”实际上只能依赖外界帮助,如浚新小学依赖于林育南家族
在当地的社会关系,但是这些外界支持力量是不确定的,可能轻易地屈
服于政治性力量。
因此,为了继续进行社会改造,恽代英选择了一直与 自 己 有 接 触
的共产党人,认可了阶级斗争的方法。 但是他对德性根深蒂固的自觉
并 未 在 入 党 后 消失 ,而 是 转 变 为 对“革 命 者 修 养 ”和“训 练 群 众 ”的 要
求。 20 世纪 20 年代,恽代英以《中国青年》为宣传阵地,一方面呼吁青
年抛弃浪漫唯美的文学和学究式的专门化科学研究,将所从事的工作
与社会革命的目标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对青年人格养成提出新的道
德要求,即放弃浪漫的、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以有序自律
的“方程式的生活”取代“诗的生活”(姜涛,2009;程凯,2005)。 国民革
命时期,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对女兵的教育业已显示出社会主义时
代德性治理的某些特征。 杨联芬( 2018:268-270)认为,这与该校主要
教官均是“国共两党中有良好德行操守的精英”有关,而恽代英正是该
校的主要负责教官之一。
六、 结语:过渡时代的道德与政治
恽代英走向革命的历程体 现 了 一 批 具有 强 烈 修 德 成 圣 追 求 的 五
四青年走向共产主义革命的内在机制。 以心学和基督教社会主义为主
的新旧思想资源发生了某种化合反应,使恽代英形成了具有潜在革命
性的心态与世界图像。 从“为亡妻守义”之事可以看出,明代心学家将
“修身成圣”与人之存在的意义相连,使他形成了渴望将自我从私欲、
恶德中拔出的强烈自觉,修身功夫论也为他提供了一种塑造理想个体
的自我识别、控制技术。 对他而言,“去恶存善”“修身成圣”是必须进行
的永恒战役,即使世俗之人的基本欲望不断滋生回潮,他也不怀疑自
己志向的正确性,反而将之视为一种成圣的试炼。 这一点在他面对亡
妻逝去后的“不洁之梦”以及道德结社和新村运动遭遇挫折时的坚守
时,得到双重体现:妄梦的出现意味着“守心”战役的挫败,需要以“高
尚思想”矫正梦境;旁人对互助社的讥笑是对善人的磨砺,城市的利群
书社经营困难就投身乡村,宣城的事业受挫就去泸州再试一次。 心学
家不信任乡评与习俗,尤其重视立志,梁启超(2022)的《德育鉴》将“立
志”放在仅次于“君子小人之辨”的位置,因此心学家往往有“虽千万人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