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3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213

社会·2023·2

           知识具有一种潜能,可以使人们从日常生活的迷思中解脱出来,设想新
           观念和新秩序。 学校教育具有解放的潜能,但它的实现取决于课程设计
           者、教师、教育管理者等意识到抽象的概念知识是有好处的,能保证所
           有学生都掌握概念知识的进路。 伯恩斯坦的教育理论最终为我们呈现
           了这样一幅画面: 一种认真对待教育知识的必然特征与偶然实现的社
           会学可以带来与现实不同的理想结果。
               将伯恩斯坦的思想放在中国语境下,其价值、意义不是只有在理论
           层面的学术争辩,而是与中国教育及课程改革的发展有实质联系。 受社
           会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普遍存在对
          “知识”的不信任,这在教育社会学理论家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毕竟在
           布迪厄那里, 学校知识被摒弃为“支配性文化权威的一种专制性的强
           加”( Bourdieu and Passeron,1990:22)。 而在福柯的阐释者那里,学校可
           以与监狱、看守所相提并论,好像它做的所有事情(包括知识传递)都是
           在监视、压迫或压制( Gallagher,2010)。当人们普遍失去对教育知识潜在
           解放功能的信心时,把接纳乃至崇拜日常知识看作对弱势群体的接纳,
           把抵制学科课程看作教育解放, 把降低课程难度看作为疲惫不堪的儿
           童 “松绑”,出现诸如此类的论调也就毫不奇怪了。也许教育社会学研究
           者提出来的观念并不完全错误, 但它们太容易变成对实质性社会的肤
           浅表达:知识也许会被体验为无关紧要、脱离实际抑或是枯燥乏味,但
           这并不是教育知识本身的全部特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陈涛. 2019. 涂尔干的道德科学———基础及其内在展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胡雪龙.2021. 学校知识之社会建构的内涵与过程———巴兹尔·伯恩斯坦教学话语理论
               的启示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 (12):46-54.
           胡雪龙、谢维和.2021. 从“浅喻”迈向“深喻”———论伯恩斯坦对“新”教育社会学的批判
               [J].教育研究(12):22-31.
           李英飞. 2013.涂尔干早期社会理论中的“社会”概念[J].社会 33(6):1-29.
           涂尔干.2020.哲学讲稿 社会学与哲学(涂尔干文集·第 9 卷)[M]. 梁栋,译. 北京:商务
               印书馆.
           渠敬东. 2006.现代社会中的人性与教育———以涂尔干社会理论为视 角[M].上海 :上海
               三联书店.
           渠敬东. 2017.追寻神圣社会:纪念爱弥尔·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J].社会 37(6):1-32.
           周星. 2003.《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的知识社会学命题[J].社会 23 (10):16-19.
           Apple,Michael W. 1990.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2nd ed.). New York:Routledge.
           Beck,John. 1999. “Makeover or Takeover? The Strange Death of Educational Autonomy in


           · 206·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