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社会》2023年第1期
P. 95

社会·2023·1

               陆佃本是注解《礼记·丧服小记》,所以说“同姓九世说”是以“丧纪
                6
           论”, 这段话意思是说“同姓九世”很难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因为极少有
           一个人能同时与自己的高祖和玄孙生活。 而“三姓”中的异姓亲属确实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交往互动,这是不能否认的。 所以,所谓“丧纪
           论”或“亲属论”的分别,更多的是偏向于理念与现实的差别。 换个角度
           来讲,既然现实中的情形不容忽视,那么郑玄等提出这种以“丧纪”组织
           的父系同姓的九族, 就不能不说是为了凸显儒家思想关于亲属制度的
           认识了。 在构建“同姓九世”的九族的过程中,也灌注了儒家对家族制度
           的理解与理想。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中九族的具体成员尽管存在“同姓九世”和“三
           姓”两种看法,但儒家对家的理想形态的构想是以从己出发,上溯到高
           祖、下及至玄孙的“同姓九世”的九族制度为基础的,这种制度也更像是
           一种为儒家学说创制的“理念型”。 对“同姓九世”的九族的性质进行讨
           论构成了本文的核心关切。

               二、 作为“理念型”的九族及其人伦基础

               我们可以在何种意义上来认识九族制度在儒家关于家的构想中的
           基础性地位呢?
               事实上,社会学与人类学对于九族并不缺少关注。 例如,最早将亲
           属制度纳入研究视野的摩尔根( 2009:411-412)就注意到了九族“同姓
           九世”的形式特点,并将其纳入人类文明进化的序列,把九族看作原始
                                     7
           社会中比较低级的家族形态 的代表。 这显然与儒家对九族制度的认
           识是不一致的。
               与摩尔根的看法不同,韦伯(2004)认为,中国的氏族绝非“文明线
           性进化论” 下的低级形态, 而是另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理性形
           式 ,传 统 中国 文 明 的“世界图 像 ”正 是由“氏 族 国 家 ”来 塑 造 的(韦 伯 ,
           6.“丧纪”即制作丧服的原理。 《礼记·丧服》记载的是某人去世之后,另一个人为了表达
           哀情,为去世之人所服的服制。 因人的身份或关系不同,所以他们之间的服制不同,以其
           互相之间的服制为案例,就可以对不同关系的性质进行比较和讨论。 换言之,丧服制度本身
           就是一种伦理关系的隐喻,丧服的具体 服制是通过“亲 亲”“尊尊”等基本的原理来 制作
           的。 关于“亲亲”“ 尊尊”的含义,也可参看周飞舟(2015)的研究。
           7. 即所谓的“血婚制”。 摩尔根(2009:381-413)指出,“血婚制”是由嫡系 和旁系 的兄弟
           姊妹集体相互婚配而建立的家族制度。

           · 88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