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社会》2023年第1期
P. 89

社会·2023·1

               以“传重”为切入点,我们发现“尊尊”是传统权力支配结构的核心
           伦理,“尊尊之统”是权力继替的主体构架,背后体现了权力的伦理化特
           点。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政治与社会共同构成一个道德共同体(王
           国维,2003:232),因为这一共同体本质上是“家—政治共同体”,其道德
           本质是一种生命情感。从“体—正—传重”的核心精神结构看,中国政治
           与社会共同体中的道德动机正来源于一种生命情感。 中国伦理中所不
           断强调的“爱”与“敬”在这一精神结构中可以得到现象学意义上的原初
           理解,正是在传继的过程中,“承重”者深切体会到“传重”者的爱贯穿
           整个生命历程,由此内心生出同等的爱,并“反馈”出更高的“敬意”与
          “责任”。不论是社会层面的宗法制抑或政治层面的封建制,正是因为其
           精神之源同在父子伦理,所以由生命情感中的“亲亲”之爱而生成“尊
           尊”之敬,爱与敬铸成道德之共同体,并成为共同体永恒的内在精神动
           力。 因此,政治本身呈现伦理化倾向,这是周代制度体现的最重要的思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安文研. 2018. 周代宗法社会的君统与宗统———王国维《殷周制 度论》再 探讨[J]. 学 海
              ( 3): 182-189.
           敖继公. 2017. 仪礼集说[M]. 孙宝. 点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曹元弼. 礼经校释[M]. 清光绪刻后印本.
           陈恩林 . 1989. 关于周 代宗法 制度中 君统与 宗统的 关系 问题 [J]. 社 会 科 学 战 线(2):
               171-178.
           陈来. 2017. 古代宗教与伦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 赟. 2017.“继所自出”:“宗统”与“君统”之间的连接[J]. 学术月刊(9): 39-50.
           丁鼎. 2002.《仪礼·丧服》所体现的周代宗法制度[J]. 史学集刊(4): 14-20.
           杜佑. 通典[M]. 清武英殿刻本.
           郝敬. 仪礼节解[M]. 明万历刻《九部经解本》.
           金景芳. 1956. 论宗法制度[J]. 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2): 203-222.
           黎靖德. 1986. 朱子语类[M]. 北京:中华书局.
           李如圭. 仪礼集释[M]. 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李松涛. 2017. 周代封建宗法的政治伦理:从“尊降”之降与不降看爵尊与亲属亲尊之关
               系[J]. 社会理论学报(2): 283-334.
           李修松、薛贞芳. 1995. 浅论宗庙[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 13-16.
           李晓璇. 2012. 大礼议非礼———清代礼学家对“昭穆不紊”的认识[J]. 中国哲学史(4):
               54-61.
           李晓璇.2016. 帝统中的亲与尊———“大礼议”反对派人士对“帝统”的认识[J]. 安徽文学
              ( 4): 69-73.
           梁漱溟. 2005. 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林鹄. 2015. 宗法、丧服与庙制:儒家早期经典与宋儒的宗族理论[J]. 社会 35(1): 49-73.
           凌廷堪. 2012. 礼经释例[M]. 彭林,点校. 北京大学出版社.


           · 82 ·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