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社会》2023年第1期
P. 176
移动互联时代的互动规则变迁
方面的影响,并服从于这个人的目的—价值的需要。
另外,互动的各种形式(共在式互动、分在式互动)之间以及本文所
探讨的印象管理同样具有“整体性”,并服从于关系的整体性和人的目
的—价值的需要。 也就是说,个体在网络平台上的熟人互动并不会突然
变成完全另外一个样子,虽然某些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
些人在线上互动时会显得活泼很多, 但总体上和他与对方的线下互动
紧密联系并呈现为一个整体。
正因为互动所具有的这种整体性, 它必然与宏观社会结构紧密联
系,中国的伦理型文化对互动的影响就是其中必须关注的要素之一。 基
于此,本文将戈夫曼的“孤立”互动仪式论改造成“文化”互动仪式论,
考察微信互动所呈现的“中国人”的互动规则。本文发现,人们在微信互
动中所使用的整饰分类技术往往参照中国伦理中的贵贱、远近、亲疏原
则执行,可以视为线下关系中的差序格局在线上的重构。 相对而言,欧
美人更重视公私之分,格外看重个人隐私及权利保护,虽然不能说他们
完全不注重地位层级,但其区分显然不如中国文化细腻丰富。当然,由于技
术进步与社会结构变迁, 中国的差序伦理行为规范在不断地生产和再
生产,微信互动规则尚在生成过程中,仍需长期观察和细致分析。
(二)移动互联时代的互动仪式变迁
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既有的时空边界, 构建了新的社会时空
(卡斯特,2001:466-568),在微观个体层面的社会交往、中观群体层面
的社会表达、 宏观结构层面的社会分化等多个维度上起到了形塑社会
的独特作用(王迪、王汉生,2016),带来了个体存在方式的根本变迁(郑
丹丹,2019)。 本文以微信聊天中的语音—文字选择为例,试图揭示技术
变迁导致的网络社会时空分离特征对微观层面个体社会交往所产生的
影响,归纳其主要变化,丰富并发展互动理论的相关内容。
概言之,本文认为,互联网的时空分隔与重组机制确实影响了互动
的情境,进而影响了互动关系,包括低位者的谨慎更容易实现、高位者
的安全感更容易保障以及互动过程更简化、模式化等。
网络社会的时空分离机制使得微信等线上互动可以凭借延时、身
体不在场的方式进行, 个体在互动过程中的反思性监控变得更容易操
作,规避仪式存在着单向化的趋势,变成低位者单方面向高位者提供的
服务, 高位者则由于互动情境崩溃压力的减小而更容易实现自我暴露
·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