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社会》2023年第1期
P. 148
移动互联时代的互动规则变迁
动为代表,与目前在中国运用最广泛、大家最熟悉的微信二人聊天进行
比较,是比较简洁可行的分析策略。 为了便于阐述,本文聚焦于微信留
言方式选择中呈现出来的规则变化, 刻画移动互联时代微信互动的新
特征,尝试丰富并推进社会互动理论。
通过文字呈现的静默网络互动不同于面对面聊天, 除去头脑和手
指外,声音、面容、姿态等因素不再影响互动过程。表情包作为一种替代
性的符号化情绪表达,代替了媒介互动过程中被省略的身体因素,成为
个体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同时,微信跟许多即时通讯互动
—
软件一样,为用户提供了文字之外的沟通方式——发送语音。 这也极大
地缩小了微信聊天与日常面对面互动的差别。 如果两人同时在线,你一
言我一语,似乎又和线下互动相差无几了。
微信为用户提供语音聊天方式的初衷应该是供用户在不能或者不
便发文字时使用,比如不会打字(文化水平不高)、不便打字(眼睛不好
或者在开车等)等情况。 另外,语音留言也适用于迅速便捷地交流比较
复杂的内容。 然而,稍加观察可以发现,并非所有人在所有情况下都会
为了方便而选择语音留言的方式。 有些人即便是在开车的过程中,也会
找个地方停车打字发送某些信息, 而不会选择发送更为方便的语音消
息。 当前,语音录入转文字的功能越来越普及且准确率提高,以文字为
主要形式发送信息的人好像更多了。 很显然,微信留言这样的线上互动
方式有一些内在规则,人们有意无意地遵守着。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人们选择微信聊天方式的规则, 我们采用立意
抽样的方式,分别于 2020 年 8—11 月以及 2021 年 3—4 月通过电话或
微信聊天的方式,先后对 33 名微信使用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针对其
微信语音和文字使用习惯与规律、选用语音或文字的原因等收集资料,
并于 2022 年 5—7 月对另外的 25 人进行了补充访谈。 由于本话题相对
简单,每个被访者平均访谈时间为 30 分钟。
如前所述,不难发现,语音与文字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
如个体特质或偏好等。 有些人不识字、视力不好或不擅长打字,就会偏
向甚至只能选择语音的方式; 有些人则因为有口音或单纯不习惯语音
留言而选择打字沟通。 可见,文化程度、年龄都是影响聊天方式的重要因
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尽可能拓展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范围,
在第一批访谈的 33 个案例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大学本科及
·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