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214
时间之窗与时间之创
表 6:罗 森 鲍 姆 界 限 方 法 检 验 预 测 各 阶 段 留 守 倾 向 值 敏 感 性
Gamma Sig+ Sig- 95%CI+ 95%CI-
留守经历 1 0.001 0.001 -0.218 -0.052
1.1 0.000 0.020 -0.267 -0.004
1.2 0.000 0.155 -0.311 0.040
学前留守 1 0.000 0.000 -0.333 -0.113
1.1 0.000 0.001 -0.383 -0.066
1.2 0.000 0.010 -0.427 -0.020
1.3 0.000 0.053 -0.469 0.020
1.4 0.000 0.169 -0.507 0.057
小学留守 1 0.015 0.015 -0.229 -0.013
1.1 0.001 0.102 -0.280 0.040
初中留守 1 0.075 0.075 -0.166 0.025
1.1 0.007 0.334 -0.213 0.072
感的影响, 而很多影响个体成年后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如当前阶层地
位、当前健康状况等,并不影响童年是否留守,因此,利用匹配后样本的
同时,纳入只影响个体成年后的主观幸福感而不影响留守的因素,有利
于进一步观测童年期留守经历对其成年后主观幸福感的净影响效应。
表 7 汇报了利用匹配后样本所做的曾留守以及各阶段留守对个体成年
后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分析结果, 可以发现与前文研究相同的发现:首
先, 曾经的留守经历会对个体成年后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冲击;其
次,各个留守阶段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且各个阶段
的留守经历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冲击在回归系数和显著性程度两
方面均呈现递减趋向,即学前留守的负面影响最大(降低 0.197 个标准
差,p<0.001),小学留守其次(降低 0.105 个标准差,p<0.05),初中留守
最小(降低 0.097 个标准差,p<0.05)。 这验证了前文结果的稳健性,即
留守经历对个体成年后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冲击呈现“初中留守<小学留
守<学前留守”的逆向递增特点。
利用匹配后样本进行回归分析, 依然只能显示留守以及各阶段留
守对个体成年后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效应, 而对不同倾向得分的群体来
说,留守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能具有异质性。 图 1 展示了基于倾向得
分的留守效应异质性估计, 以及各阶段留守对个体成年后主观幸福感
的影响是如何随着倾向得分的增加而变化的, 可以发现, 图 1-1 至图
1-4 基本呈现了留守倾向得分越高, 对个体成年后主观幸福感的负面
·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