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0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笔谈

                    基于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特别是中国近 40 多年改革和发展
                的经验,我们尝试用“五论”来构建新发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即新
                发展的本质论、阶段论、转型论、动力论、世界体系论。 这里所说的“新
                发展”,特指因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文化传统、庞大人口
                规模和跨越式发展所产生的发展的新形态。

                    一、 新发展的本质论

                    传统的发展社会学已经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基
                本上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拉美国家的发展经验构建的。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并未对这个理论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
                                                                            8
                也曾引起人们对政府的作用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 但
                是,在发展社会学中,像“发展的本质是什么”这种哲学式的发问,似乎
                从未被深入地讨论过。 就作为经验学科和后发展研究的发展社会学而
                言,这种哲学式的发问本身好像是一种理论上的奢侈。 事实上,发展的
                本质是发展社会学的根本问题。 1937 年,科斯(Ronald H. Coase)正是通
                过对“企业的本质是什么”的发问,发现了企业组织存在的理由、扩展的
                                        9
                边界以及市场的交易成本。 科斯从这种哲学式发问出发开创了新制度
                经济学,《企业的本质》一文也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从“中国经验”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实就是发展的本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学说,本质上就是发展的学说。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
                年,邓小平就指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
                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
                义经济政策对不对, 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 人民收入是否增
                                          10
                加。 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 到 1992 年,经过改革开放后对社会主义
                本质问题的反复思考,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系统提出了对社会
                主义本质的完整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11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这个概括有两个
                8. 世 界 银行 . 1995. 东 亚 奇 迹:经济 增 长与 公共 政 策 [M]. 财政 部世 界 银行 业 务司, 译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 Coase,Ronald H. 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 4(16):386-405.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2004.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 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629.
                11. 邓小平. 199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373.


                                                                          ·  3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