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9
社会·2022·6
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圆桌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如何建
构自主的中国社会学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相 关 核 心 问 题 展 开 深 入 研
讨,发表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真知灼见。 现在,我们将这次研讨的成果
以笔谈形式集结发表。 (李友梅)
新发展社会学:理论框架的构建
李培林
笔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一文中曾提到:“我们需要
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视野,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构建
1
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解释逻辑。 ” 换句话说,新发展
社会学的提出, 是为了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而尝试的对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和经验的学理性阐释、学术性表达。 实际上,由于中
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深远影响, 很多学者尝试基于这种巨
2
大变迁来构建新的发展理论的解释体系,如“过渡经济学” 、“新结构经
4
3
济学”、“转型社会学” 、“实践社会学” 等,也包括一些基于多国实践的
5
6
理论构建,如“后西方社会学” 、“金砖国家社会学” 、“人类学的南部理
7
论” 等。 那么,相对于已有的发展理论,新发展社会学“新”在哪里? 它
的基本理论体系是什么? 这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1. 李培林. 2021. 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J]. 中国社会科学(12):4-21.
2. 参见樊纲. 1996. 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张军. 1996. 中
国过渡经济导论[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3. 参见李培林. 1992.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 [J]. 中国社会科学(5):3-17;
沈原. 2007. 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友
梅,等. 2018. 中国社会治理转型(1978—2018)[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孙立平. 2005. 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J]. 社会学研究(1):1-24.
5. 参 见 Roulleau鄄Berger,Laurence and Peilin Li. 2018. Post鄄Western Sociology—From China to
Europe. New York:Routledge;Roulleau鄄Berger,Laurence,Peilin Li,Seungkuk Kim,and Shujiro Yazawa.
Forthcoming. The Handbook of Post鄄Western Sociology:From East Asia to Europe. Leiden:Brill.
6. Li,Peilin, M. K. Gorshkov,Celi Scalon,and K. L. Sharma. 2013. Handbook 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he BRIC Countries:Change and Perspective. New Jersey:World Scientific.
7. 景军. 2022. 南部理论:人类学思想的他者建树[J]. 民族研究(1):77-92.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