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09
社会·2022·4
教育的展开过程中揭示了杜威对心灵、自我以及个体性的具体理解。 杜
威既不承认有一个孤立的内心世界或自由意志, 也不抽象地讨论人性
的自然力量。 他选择从整全的行动状态出发,从个体生长和自我形成的
历史出发,将个体和自我理解为一种持续变动和生成的存在状态,或者
说一个动态的行动过程。 人的个体性既不是先天给定的,也不应该从与
社会、普遍性相对立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 个体、自我与个体性都是生
命有机体在与社会世界互动的过程中造就的社会性产物。
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生成并与周围世界保持关联的个体, 就是
杜威推崇的“社会性个体”( social individual),即一种具有道德性和社会
性的个体主义(MW9:306)。 对孤立个体主义的改造最终表达了杜威心
中理想的美国个体形象:一个行动在世界中、既拥有现实性的行动力量
又始终保持行动之开放性和可能性的社会性个体。
总之, 在一个社会系统全面生成但个体又陷入信仰危机和道德分
裂的时代里,杜威坚信,教育若能够通过培养行动力而塑造出“社会性
个体”, 美国的民主文明便能够在充分承认和解放个体力量的基础上,
孕育出一种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生活。 这样的人格形态不仅是
美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杜威对快速进入现代世界中的现
代人提出的普遍期许。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昂格尔,罗伯特·曼加贝拉. 2012. 觉醒的自我:解放的实用主义[M]. 谌洪果,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鲍里斯、季亭士. 1989.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改革与经济生活的矛盾[M]. 李
锦旭,译. 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贝拉,罗伯特、理查德·马德逊、威廉·沙利文、安·斯威德乐、史蒂文·蒂普顿. 2011. 心
灵的习性[M]. 周穗明,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伯基特,伊恩. 2012. 社会性自我:自我与社会面面观[M]. 李康,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
泰勒,查尔斯. 2020. 现代性的隐忧[M]. 程炼,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郭法奇、张胜芹、张玲. 2008. 杜威与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J]. 教育学报(2):21-25.
康马杰,亨利·斯蒂尔. 1988. 美国精神[M]. 杨静予,等,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克雷明,劳伦斯·阿瑟. 2009. 学校的变革[M]. 单中惠、马晓斌,译.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库利,查尔斯·霍顿. 2010.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 包凡一、王湲,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罗蒂,理查德. 2014. 筑就我们的国家:20 世纪美国左派思想[M]. 黄宗英,译. 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涂尔干,爱弥尔. 2001. 道德教育[M]. 陈光金,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慧敏、张斌贤. 2014.“儿童中心”论在美国的兴起[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1):108-122.
·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