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08
社会性个体的生成:杜威的儿童研究及其社会理论意涵
路径,“在把个人看作是社会整体中的成员的前提下, 从各个观念来考
察个人”(库利,2020:23)。 库利认为,没有任何个体可以脱离社会而孤
立存在,没有自然的遗传和社会历史的滋养,个体就无法获得自我意识
并进行自我理解。 在此基础上,库利以自己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考察
了一个自然个体如何借由历史和教育不断获取社会性, 在获得自我观
念的同时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性个体。
米德的“社会自我”理论同样是相对于孤立的个体主义自我理论而
提出来的。 社会自我理论认为,社会过程和社会秩序先于个体而存在,
构成了理解个体心灵和自我结构的逻辑前提和生物学前提; 孤立的个
体主义自我理论则认为,个体可以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甚至是社会过程
和社会秩序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 Mead,1962:222)。 米德比杜威更加彻
底地反对个体主义自我理论及其心理学解释路径,他将“刺激—反应”
的行动机制更加精妙地运用到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上,更进一步表明“心
灵和自我本质上是社会的产物”,个体的发展、个体的内在构成都需要
通过社会过程和社会机制进行理解和分析(Mead,1962:1-2)。
在米德及其符号互动论的影响下,“社会自我” 成为社会理论的基
本概念之一,持续地影响着美国社会学的发展(伯基特,2012)。 一些当
代学者甚至选择重新回到杜威的儿童研究中, 寻找新的理论视野和经
验洞见( Abbott,2017)。
五、 小结
在美国从镀金时代向进步主义时代的转型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棘
手的社会问题,孤立个体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孤立个体主义在根本上表
现了传统的个体观念或自我观念,“个体被视为某种被给予的东西,某
种现成存在之物”(MW12:191)。 孤立个体主义表明, 美国人在现代世
界中面临着行动难题:要么退回到封闭的内心世界中,妄图坚守或恢复
清教徒时代的个体精神;要么快速拥抱和顺应时代潮流,进入已然成型
的政治经济系统中,将其视为自我保存的必要手段。 杜威否弃了这两种
立场,转而尝试一条更具挑战性的道路:改造孤立个体主义,通过重新
理解个体的内在构成和发展过程进而塑造一种新的人格形态。 杜威在
这一时期进行的儿童研究与教育改革,根本的社会理论旨趣便在于此。
本文集中讨论了杜威在芝加哥时期进行的儿童研究, 并在行动力
·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