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45

社会·2022·2

           则也与笛福在序言中强调的“神意智慧”相冲突。另外,鲁滨逊虽然提及
           了自己的家世,但他对自己的少年时代基本上保持沉默。 对于这一点,
          “经济人”模型也难以做出合理解释。
               的确,我们太容易强调鲁滨逊的“孤独者”形象,也太容易忽视这孤
           独者所代表的社会关系。 他生长在一个商业繁荣的时代,也一直在高度
           复杂的文明社会中冒险与劳作。 甚至,他在荒岛上的遭遇也是社会与文
           明冲突的结果。 由此观之,我们可将其叙述策略归纳为:他总是不厌其
           烦地细致刻画自己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行为。 可是, 提起 《鲁宾逊漂流
           记》,谁不会想起他在荒岛上漫长的孤独生活与劳作呢? 这难道不是笛
           福最动人、最精彩的笔触吗? 此言虽然不虚,但如果把他与卢梭笔下的
           孤独者做一番对比,我们就会看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具有很强的
           社会性。 他把对文明社会的理解与偏见带上荒岛的同时,也把欧洲文明
           的成就带上荒岛。 他在岛上的劳作正是重建文明社会的过程。 在那里,
           他从未忘记重返社会,并一直在为此努力,比如,当他在沉船上找到钱
           币时, 一边慨叹其丧失了价值, 一边又郑重其事地收藏起来 (笛福,
           2018:62)。不仅如此,虽然历经坎坷,但他从未放弃修造独木舟,也时常
           期待被商船搭救———船是接通孤岛与社会的桥梁。 他在岛上展现的无
           穷的创造力,不只是为了满足需要,还是为了按照他对文明社会的认知
           锻造技艺,追求体面而文雅的生活。 他因此成为了猎人、牧人、农夫、木
           匠、陶工、面包师……,所以,我们可以说,鲁滨逊尽管孤身一人,但一直
           生活在想象的社会中,并展现出一个社会人的情感与行为。 他在岛上的
           生活也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时代与社会的另一个维度。
               在叙述中,他为何对家事与年少经历极其克制? 依前所述,这个问
           题的答案也随之浮现。 鲁滨逊就像奥德修斯一样,他要不断向下,走到
           社会与时代的幽暗深处。 他是笛福提供给读者的眼睛,随着他的游历,
           我们能看清海洋帝国的结构和时代的症结与危机, 而他的婚姻与少年
           时光太过私人化,难以呈现社会的情状,或者说,难以呈现这个时代最
           典型、最重要的特质。
               笛福谱写了鲁滨逊的个人生活史,把它作为透视时代的媒介。“海
           洋”构成了鲁滨逊人生的主题。尚在年幼懵懂之时,他就梦想出海远游,
           但几番怒海沉浮后被抛上海外荒岛。 他在岛上历尽坎坷,参悟自然与人
           世的法则,逐渐能够以理性的方式重建自我与社会关系,最终从岛上起


           · 38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