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131
社会·2022·2
李波. 2018. 教育补习真的有效吗?———基于学业表现和非认知发展的视角[J]. 北京社
会科学 ( 6): 38-47.
李弘、邓妍、邓远平. 2020. 中学生课外补习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
分析[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6): 134-140.
李佳丽. 2016. 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基于选择假说和理性选择理论 [J]. 教育发展
研究 ( 20): 66-73.
李佳丽、 胡咏梅. 2017. 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
影响[J]. 教育与经济 (2): 51-61.
刘 冬 冬 、 姚 昊 . 2018. 课 外 补 习 对 初 中 学 生 不 同 学 科 成 绩 的 影 响 研 究———基 于 CEPS
(2013—2014)实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 (10): 57-63.
刘新亮、陈博瀚. 2013. 省会城市及发达地区城市课外补习现状及存在原因———以西安
为例[J]. 科教导刊(上旬刊)(2): 253-254.
吕鹏. 2006. 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J]. 社会学
研究 ( 2): 230-242.
庞晓鹏、严如贺、聂景春、罗斯高、张林秀、史耀疆 、庞小冬. 2017. 农村小学生可以通过
课外补习提高学习成绩吗?[J]. 教育经济评论(2): 87-101.
彭湃. 2008. “影子教育”: 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 [J]. 比较教育研究 (1):
61-65.
钱国英、唐丽静. 2009.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武汉、深圳的调查[J]. 教育财会研究 (3): 9-12.
钱民辉. 1997. 教育社会学百年进程[J]. 社会学研究 (5): 109-118.
孙伦轩、唐晶晶. 2019. 课外补习的有效性———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估计[J]. 北京
大学教育评论 ( 1): 123-141.
王晓磊. 2017. 初中阶段教育质量与影子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 CEPS 2013—2014 数
据为例[J]. 北京社会科学 (9): 50-60.
王晓磊. 2020. 提升还是抑制:课程补习科目参与数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倾向
得分匹配的考察[J].兰州学刊 (9): 84-103.
吴岩、陈仲萍. 2014.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补习状况研究———基于教
育公平的视角[J]. 当代教育科学 (14): 19-22.
席玮、李莹. 2020. 青少年影子教育参与:学校群体与先赋差异———基于 CEPS 数据的多
水平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 56-68.
薛海平. 2016. 课外补习、学习成绩与社会再生产[J]. 教育与经济 (2): 32-43.
薛海平、 方晨晨. 2019. 我国义务教育课外补习: 现状与趋势 [J]. 教育经济评论(4):
75-97.
闫闯. 2019. 社会学视野中的补习教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杨莉. 2020. 班级同伴视角下课外补习效果的外溢性研究———基于 CEPS 数据的实证分
析[J]. 教育经济评论 (6): 60-76.
曾满超、丁小浩、沈华. 2010. 初中生课外补习城乡差异分析———基于甘肃、湖南和江苏
3 省的初中学生课外补习调查[J]. 教育与经济 (2):7-11.
张宪、王元超、宋月萍. 2020. 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更多———基于教育再生产与平等化
的视角[J]. 教育科学研究 (9): 38-45.
张羽、陈东、刘娟娟. 2015. 小学课外补习对初中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北京市某初
中九年追踪数据的实证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 18-25.
中国教育学会. 2016. 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中小学 课
外辅导家长调研[D].
周东洋、吴愈晓. 2018. 教育竞争和参照群体———课外补习流行现象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 84-97.
·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