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社会》2021年第3期
P. 83

社会·2021·3

           当学生问及画面黑白时,他曾说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眼睛中的黑
           瞳仁中亦有亮光,而画面的“知白守黑”即是类似道理。 张宗祥(2016:
           62)亦 曾见 到 黄 宾 虹 观 察 华 山 、黄 山 等 地 的 风 景 照 片 ,他 还 说 自己 在
          “研究树林后面透出光来的方法和山峰背面暗影”。“光线”是传统绘画
           中不曾涉及的因素, 吴 石 伧 曾在 画中尝试 光 暗 表 现 方 法 , 但 效 果 并
           不 理 想 ,“用湿 纸 临 仿 日 本 画本 ,完 全 一 种 人 工 强造 ,天 趣 汩 没 ,甚 于
           云 阅 派 之 凄 迷 琐 碎 ,国 画 用 笔 用 墨 之 法 ,全 弃 不 讲 ”(黄 宾 虹 ,1999a:
           470), 相较之下黄宾虹自己在笔 墨 基 础 上进 行 的探 索 无 疑 要 成 功 得
           多。
               总之,黄宾虹在笔墨基础上对中国画传统的创造性传承,既实现了
           与西方绘画的对话,亦守住了“笔墨”这个中国画最为根本的基点,具有
           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在各种“艺术救国”的主
           张都未能实质上使中国画摆脱失败命运的情况下, 黄宾虹的作品以一
           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坚定的民族自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在摆脱了民族危机这一时代困境的今天, 学者们可以从容地检视
           中国画的遗产,他们更加严谨地指出了黄宾虹和傅雷所提出的“点、线”
           概念可能存在的歧义。童中焘(1996)指出,“中国画为‘线与点的形象结
           构’的提法,似是而非,是一个带有实质性混淆的概念”。“点、线、面”是
           熟悉的西画概念;线与笔是两个概念,前者仅讲外形,后者兼及特定的
           美学要求,因此线不能代替笔。 潘公凯(2016)则用“点、画”来表述中国
           画笔法中的这两个重要概念。 我们今天对中国画的研究无疑更为严谨,
           也更想从中西绘画比较所产生的概念混淆状态中解脱出来, 但在黄宾
           虹和傅雷所处的时代,这种在中西对话中找基点的思路无疑更为迫切,
           也因此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除了在笔墨技法方面的共同认知, 黄宾虹和傅雷的共同点还在于
           他们对中国画形成了超越性的认识。 正如罗清奇(2015:114)所说,面对
          “ 如何在一个急速变化的世界中令山水画艺术保有意义”这一所有山水
           画家共同面对的难题,黄宾虹和傅雷的答案是相同的。 在被西方列强的
           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理性、科学、民主和共产主义等各种观念和思潮纷
           纷涌入的复杂局势下,面对着受压迫、受剥削,被暴力、饥饿与战争等折
           磨的人们,士人艺术并非必须直接针砭时弊,描绘现实,而是可以通过
           表达另一种境界的生活,间接、抽象地诠释当下的问题与创痛,以艺术


           · 76 ·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