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181

社会·2020·6

           在在的“受苦人的讲述”(郭于华,2013)。 卓玛是一位 40 岁的藏族女性,
           始终生活在牧区,她的家庭非常贫困,她也未曾接受过教育。 卓玛曾经
           有过七次婴儿流产和早夭的经历,七个孩子中没有一个足月存活。 她前
           七次分娩都在家中,她和家人对于产检、分娩和产后护理的医疗流程几
           乎一概不知,甚至也不清楚卓玛当时是早产而不是正常的分娩。
                    她六个多月了……要生小孩了, 要生小孩了所以到医院
                来。 是因为要生孩子了所以来。 她四十了,之前没有来过医院,
                要生小孩了才过来的,在家里疼得受不了才过来的。 而且之前
                没有钱,也没有车子。 她之前没有孩子的,有(怀孕过)四次还
                是六次啊。 有的流掉了,有的早死了。
                    她要生孩子于是就住医院来了。 这里挺好,我们穷得很,
                家里什么都没有,都是老人帮着看。 (追问:那牧区的其他人
                呢?)要是特殊的疼和不舒服就来医院,要是一般的(没有意外
                情况), 就自己在家里生……我们当然是愿意要男孩了……
               (访谈对象:ZM 丈夫)
               据值班的医护人员介绍,卓玛因先兆流产住院,送到医院时羊水已
           经破了,但腹中胎儿还不到七个月,情况可谓凶险。当天下午,医生私下
           和我说:“ 39 床的孩子保不住了。 ”卓玛住院的第一个晚上饱受宫缩疼
           痛的折磨,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面露愁容却从未表达自
           己的不适,没有说话也没有呻吟。 她的母亲、婆婆和丈夫斜卧在另一张
           床上调侃着,神态非常放松。 家人们的注意力被“不知医保能够报销多
           少费用”和新生命即将诞生吸引着,似乎对产妇的身体状况毫不关心。
           藏族传统生育文化中的多子偏好和男孩偏好不仅影响着当时病房中家
           人们讨论话题的走向,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她无从言说自己的生理和
           心理痛苦的原因之一。 当家人在场时,她很少通过肢体和言语表达身体
           感受,也几乎不和家人们交流。
               第二 天 当 卓玛的家 人离 开 病 房 只 有 医生 在场 时 , 她 开 始 断 断 续
           续地向我讲述她的日常生活。 她可能不会直 接 表达 在生 育 过 程 中 身
           体的不适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苦难 , 但 是会进 行 一些 策 略
           性的身 体 技 术“替 换 ”,如 在 亲 人 不 在 场 的 产 房 和 我 讨 论 生 活 中 的 种
           种 “磨难”。
                    我没有读过书,原因是家里穷、家里条件不好。 我和丈夫


           · 174·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