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社会》2020年第2期
P. 85
社会 · 2020 · 2
的思想线索 , 却很少注意这本书的伦理意涵 。 因此 , 本文对 《 生命直观 》
的关注点主要是其伦理意涵 。《 生命直观 》 中最集中谈论伦理问题的就
是最后一章 “ 个体法则 ”( 狋犺犲犾犪狑狅犳狋犺犲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狅狉狋犺犲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
犾犪狑 )。 这章内容源自齐美尔在 1913 年发表的一篇同名文章 , 当时的文
章多了一个副标题 ———“ 对于伦理准则的研究 ”( 犃狀犈狊狊犪 狔 狋狅狑犪狉犱狋犺犲
犘狉犻狀犮犻 狆 犾犲狅犳犈狋犺犻犮狊 )( 犔犲狏犻狀犲 , 2010 : 狓狏 ), 被去除的副标题反而更鲜明地
道出了个体法则的伦理指向 。 伦理问题是齐美尔终其一生持续关注的
主要问题之一 。
二 、 个体与社会
个体法则是个体面临伦理抉择时求助的形而上资源 ( 犛犻犿犿犲犾 ,
2010 : 102 ), 这是齐美尔多年来研究历史与现实中的多种个体处境后得
出的最终结论 。 对个体人格完善的关注贯穿于齐美尔各个时期的思想
( 犔犲狏犻狀犲 , 1971 : 狓犻犻 ; 成伯清 , 1999 : 22 ), 而个体的完善离不开一定的社会
) 之间的实践性二
环境 。“ 自我 ( 狋犺犲狊犲犾犳 ) 和社会总体 ( 狋犺犲狊狅犮犻犪犾狋狅狋犪犾犻狋 狔
元对立 , 一般说来 , 它是伦理问题的根源 ”( 犛犻犿犿犲犾 , 2007犪 : 178 ), 因此 ,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齐美尔思想的重点之一 。 总体来讲 , 齐美尔认为 ,
最初个体与社会属于同一个未分化的统一体 , 后来个体化兴起 , 个体之
间以及个体和社会之间产生矛盾 , 个体利益和社会性道德法则之间的
对立也随之产生 。 一方面 , 社会为了自己的发展 , 想要把个体塑造为片
面发展的社会功能承担者 ; 另一方面 , 个体想要作为完整的个体得到全
面发展 , 个体和社会由此陷入永久的冲突 ( 犛犻犿犿犲犾 , 2007犪 : 178 , 1965 :
58-59 ; 西美尔 , 2002 : 272 )。 个体和社会的对立也体现在个体人格内
部不同部分的关系中 , 投身社会的个体展示的是他人格中与其他人相
同的一面 , 通常也是更加粗糙 、 原始 、 次要的方面 ( 犛犻犿犿犲犾 , 1965 : 77 ),
因此导致了个体人格中独特和深刻部分的停滞和萎缩 。“ 社会助长了
社会成员的夷平化 。 它制造出一个均值并使社会成员很难通过生活质
量或数量的卓越去超越这一均值 。”( 犛犻犿犿犲犾 , 1965 : 63 ) 故而 , 齐美尔始
终相信只有超越社会束缚才能得到真正道德的个体 ( 犛犻犿犿犲犾 , 1994 :
11 ), 不过 , 超越社会束缚并不意味着一种离群索居式的孤立 , 而是将道
德的基点放在个体生命自身 , 在个体的一次次自决中活出个人作为应
该的生命 ( 犾犻犳犲犪狊犗狌 犵 犺狋 ), 最终让形式与生命 、 道德法则和应该的生命 、
·
· 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