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社会》2020年第2期
P. 52
古典学的人类学相关性 : 还原并反思地引申一种主张
1983 ), 是绕过古典旧人类学 “ 大历史臆想 ” 之认识陷阱的好办法 。
遗憾的是 , 这一 “ 转向 ” 并没有真的起到消除文明自我中心主义的
作用 。 现代新人类学建立以来 , 我者 / 他者二分框架不断得以自证 , 文
野对立持续加剧 ( 犉犪犫犻犪狀 , 1983 )。 二分的世界观虽产生了伸张西方
“ 文化慈善心 ” 的功效 , 却未根本改变 “ 他者关切 ” 的话语 — 权力实质
( 犛犪犻犱 , 1978 )。
鉴于现代新人类学存在严重的文野分立问题 , 十多年来笔者特别
,
关注新旧人类学的过渡人物 , 如安德鲁 · 朗 ( 犃狀犱狉犲狑犔犪狀 犵 1844 —
1912 年 )、 罗伯特森 · 史密斯 ( 犚狅犫犲狉狋狊狅狀犛犿犻狋犺 , 1846 — 1894 年 )、 弗雷
泽 ( 犑犪犿犲狊犉狉犪狕犲狉 , 1854 — 1941 年 )、 马雷特 ( 犚狅犫犲狉狋犕犪狉犲狋狋 , 1866 —
1945 年 ) 等有关文野相续杂糅现象的著述 ( 关于这些人物及其著述的
,
历史生成和影响 , 可参见 犛狋狅犮犽犻狀 犵 1995 ), 以及现代新人类学 “ 末期 ”
结构 — 历史人类学家韦尔南 ( 犑犲犪狀犘犻犲狉狉犲犞犲狉狀犪狀狋 , 1914 — 2007 年 )、
萨林斯 ( 犕犪狉狊犺犪犾犛犪犺犾犻狀狊 ) 等前辈述及古典学的篇章 ( 如 犞犲狉狀犪狀狋 , 2006 ;
犛犪犺犾犻狀狊 , 2004 )。 与此同时 , 笔者还借助中外文二手文献 , 进入法国社
会学年鉴派 , 得以看到法兰西民族学 / 社会人类学家部分因袭旧有演化
观点 , 将之用以鉴知现代性的断裂 ( 犆犪狉狉犻狋犺犲狉狊 , 犆狅犾犾犻狀狊犪狀犱犔狌犽犲狊 ,
1985 ), 在保留古典学之旨趣的同时 , 拓展了古希腊 — 罗马与印欧系统 、
华夏世界及众多 “ 原始文明 ” 的比较视野 , 其建树对我们重新构想激烈
摇摆于分合之间的世界有着尚待认知的启迪 ( 王铭铭 , 2013 , 2015 , 2018 )。
新旧人类学的过渡人物 、 结构 — 历史人类学家及新老年鉴派成员
的杰作 , 让笔者感受到旧人类学之古典学旨趣的珍贵 。 这一旨趣仍深
藏于现代新人类学的 “ 边角 ” 之中 。 在浩如烟海的 20 世纪英文人类学
论著中搜索 , 笔者发现了以下两部直接论述人类学与古典学之间关系
的作品 :
( 1 ) 古典派人类学家马雷特 1908 年主编的 《 人类学与古典学 》
( 犕犪狉犲狋狋 , 1908 ; 马雷特 , 2013 ), 由六篇牛津大学讲稿组成 ;
( 2 ) 现代派人类学家克拉克洪 ( 犆犾 狔 犱犲犓犾狌犮犽犺狅犺狀 , 1905 — 1960 年 )
过世后不久 , 于 1961 年出版的同名讲稿 ( 犓犾狌犮犽犺狅犺狀 , 1961 )。 为了区
分 , 中文版出版时 , 笔者建议将该书书名译为 《 论人类学与古典学的关
系 》( 克拉克洪 , 2013 )。
马雷特所编 《 人类学与古典学 》 成书于古典旧人类学式微 、 现代新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