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社会》2020年第1期
P. 16

“ 议彩礼 ”: 论农村彩礼形成机制中的道德嵌入性

                表 1 : 犔 县 犜 镇 1995 — 2018 年底人口数据统计表
      年份 户数 ( 户 )人口数 ( 户 )男性人口数 ( 人 ) 性别比 ( 女性为 100 )
     1995     4691     18150       9624              113
     2000     6267     19618      10558              116
     2005     8645     29977      15393              105
     2010     9872     31433      16250              107
     2015 11034        31380      16354              109
     2018 11258        32254      17168              113
     注 : 1. 资料来源 : 犔 县 犜 镇政府 2018 年统计报告 。
       2.2005 年 犌 乡合并到 犜 镇 8620 人 , 表中为合并后的统计数据 。
   地通婚圈不局限于该镇之内 , 但 犔 县各个乡镇的性别比普遍失衡 , 而
   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步入婚姻 , 外出读书 、 打
   工的青年也有许多人找到外地配偶 。 相比于男性 , 女性外嫁的比例更
   高 。 所以 , 相亲市场上男女比例更加不均 。 8 这意味着 , 长相不佳的或
   来自山区最穷苦的适婚男性丧失了同期成婚的可能性 。
       我们了解到 , 该县彩礼市场价 , 即人们口中的 “ 彩礼大行 ”, 9 主要
   依据男方家庭的房产区位形成梯度分布 , 离街道越远 , 彩礼越高 。 这一
   点对自由恋爱和相亲的家庭而言没有差别 , 只要双方父母都在本地 , 他
   们大致都会遵循这套规范说彩礼 , 根据传统婚俗办婚事 。 因此 , 总体上
   呈现男方家庭经济条件越差 , 彩礼越高的景象 。 并且 , 即使婚事越出本
   地通婚圈 , 这种规矩也依然发挥着效力 。 对于女儿外嫁到其他县区乃
   至东部 、 中部省份的家庭而言 , 他们向亲家索要的彩礼往往相对较低 ,
   不会执着于本地的彩礼大行 , 主要原因在于外地的亲家往往条件优于
   本地 , 多数家庭的女儿通过婚姻实现了向上流动 , 所以这些针对外地亲
   家的 “ 低彩礼 ” 同样是本地彩礼逻辑的延伸 。 10


   8.2018 年春节前后 , 媒婆芸香的联系网络里有二三十个急于相亲的男性 , 却只有十个左右的
   女性 , 印证了传统通婚圈被打破后对底层农村男性造成的婚姻挤压状况
   9. “ 大行 ” 一词在当地的方言中即指 “ 市场价 ”, 除了称彩礼大行外 , 所有可定价议价的事物都
   可以用 “ 大行 ” 来形容其一段时期内的普遍和平均价格 。 用访谈对象的话来说 ,“ 大行 ” 就是指
   “ 大家都出这个价 , 我也不出这个圈圈外 ”( 访谈录音编号 190216犠犢 )。
   10. 本地男性与外地女性结成的婚事 , 彩礼同样不高 。 这主要是因为索要彩礼的女方家庭 , 往
   往更看重他们所处地域的 “ 彩礼大行 ”, 而多数地区的彩礼皆低于 犔 县 , 所以本地男性娶外地
   媳妇的彩礼往往较低 。 当然 , 本地的高彩礼状况同样也影响到了一部分非本地婚姻的彩礼 ,
   例如 , 在我们调研的一户人家 , 其大儿子娶本地媳妇花了 20 万元彩礼 , 小儿子在娶河南媳妇
   时亲家原本不要彩礼 , 却考虑到女儿妯娌的高礼金 , 而最终决定索要 8 万元彩礼 。 不过明确
   的是 , 不论是 “ 外嫁 ” 还是 “ 外娶 ”, 其彩礼金额几乎一定是低于本地同期 “ 大行 ” 的 。
                                                             9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