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社会》2019年第6期
P. 153
社会· 2019 · 6
试图以项目制为载体来吸纳和凝聚民众的公共需求偏好,提升政府对
社会的回应能力。它试图在高度结构化、科层化的政府内部“培育”一
个相对机动灵活的项目体制,以提高政府机器对民众的公共需求的回
应性( 狉犲狊 狆 狅狀狊犻狏犲狀犲狊狊 )。从实践来看,项目制的两方面目标存在一定内
在张力,政府治理的理性化和技术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对民众公共需求
回应能力的增强,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同时,项目制的技术治理特征
与强激励体制的结合,及其与基层社会的“乡土性”、流动性之间的张
力,都会导致项目制对民众公共需求回应能力的不足。
从分税制到项目制的演进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深
刻变革。分税制和项目制分别从公共财政体制的收支两端发力,为中
国现代公共财政体制铺设了两条轨道,初步奠定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
府行为的体制基础。同时,这一转型过程又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从“全能型政权”向“服务型政权”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因
此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治理大转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显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政权的主要目标也许不应再是如
何改造基层社会,让其适应一个理想化的政治体制和秩序,相反,国家
政权应主要定位于如何适应基层社会,提升自身对社会公共需求的回
应能力。建立一个真正植根于基层社会且具有一定“乡土性”的现代国
家,是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陈家建 .2013. 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 犑 ] . 中国社会科学( 3 ): 39-57.
陈家建 .2015. 项目制与政府间权责关系演变[ 犑 ] . 社会 35 ( 5 ): 1-24.
陈家建 .2017. 项目化治理的组织形式及其演变机制[ 犑 ] . 社会学研究( 2 ): 150-173.
陈水生 .2014. 项目制的执行过程与运作逻辑———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政策学考察[ 犑 ] . 公
共行政评论( 3 ): 133-156.
狄金华 .2015. 政策性负担、信息督查与逆向软预算约束———对项目 运 作 中 地 方 政 府 组
织行为的一个解释[ 犑 ] . 社会学研究( 6 ): 49-72.
冯猛 .2009. 后农业税费时代乡镇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以东北特拉河镇为例[ 犑 ] . 社
会 29 ( 4 ): 59-78.
付伟、焦长权 .2015. “协 调 型 政 权”:项 目 制 运 作 背 景 下 的 乡 镇 政 府 [ 犑 ] .社 会 学 研 究
( 2 ): 98-123.
高培勇 .2008. 从“放权让利”到“公共财政”———中国财税改革 30 年的历史进程[ 犑 ] . 理
论前沿( 23 ): 16-19.
龚为纲 .2015. 项目制与粮食生产的外部性治理[ 犑 ] . 开放时代( 2 ): 103-122.
桂华 .2014. 项目制与农 村 公 共 品 供 给 体 制 分 析———以 农 地 整 治 为 例[ 犑 ] . 政 治 学 研 究
( 4 ): 50-62.
· 1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