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46

山上与山下:从清水祖师巡境仪式看社会的构成


   构象征性地涵盖了山下的人间社会和山顶的非人世界,正如它居于半
   山的中间位置,它一半与山下俗世粘合,通过每年祖师下山巡境仪式,
   使山下社会从松散孤立的状态整合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体系,依照相
   应的时间节律运转并实现周期性的更新,串联起社区历史,也将现实生
   活世界中的分合关系予以“仪式化”的处理;它的另一半则通向“山顶”
   所象征的非人世界,这个世界里蕴藏着超越人间社会但却是后者所必
   须的种种灵力。安溪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是出产万物之源(林有年,
   2002 : 4 ),而从山上求取的火不仅使山下社会开启文明化的进程,也使
   山下的人自身“化野为文”。清水岩的这种中间性或者说双重性并非特
   例,而是安溪历史上士、僧、道活跃的数座山岩的普遍象征,也是安溪人
   对所处的整个县域空间的划分和认知。可以说,安溪的山包括了山下、
   山中、山上不同层次,从人间社会到非人世界的过渡。被供奉于蓬莱山
   半山、清水岩三层岩寺中殿的清水祖师,其生前身后在山上和山下的经
   历,正如他被置放的位置,他本身就是这种中间性和双重性的体现,同
   样融贯了自然和社会两极。这既是安溪人的社会观,也是他们的“人
   观”( 犲狉狊狅狀犺狅狅犱 )。
       狆
       二、山下社会

       清水祖师巡境仪式基于一套在历史中形成的复杂而严密的地域组
   织方式。如前文所述,清水祖师下山绕境的平原区域被划分为上、中、
   下三个庵堂,进一步地,每个庵堂又分为三个“保社”,每个保社再分成
   三个“佛头股”,三庵堂总共分为二十七股。每年清水祖师下岩巡境,三
   庵堂各出一股,组成当年承担巡境仪式的三个佛头股,每个佛头股九年
   轮值一次,周而复始。正如陈育伦、林拓( 2011 : 483 )所说,“蓬莱平原点
   可以称为围绕着迎春绕境习俗而形成的社区”,“在未举行迎春绕境仪
   式的时候,该社区是由若干分散的居民点构成的,这些居民点依据姓氏
   和自然条件各自相对独立。围绕着迎春民俗,整个社区的地域分布发
   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它被人为地调整成独特的地域结构形式,形成了庵
   堂、保社、佛头股三个层级”。
       庵堂是山下蓬莱平原祭祀区域的最高地域层级。它突破了官方的
   行政划分和民间的宗族势力范围,除了是“人”的地域划分单位外,还是
   神灵的网络体系。按照现今的行政划分,三庵堂的范围主要包括蓬莱

                                                           · 3 9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