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201902
P. 194

历史书写中的“文成公主”


     犪狀犱狋犺犲狋犲狓狋 狆 犪犻犱犿狌犮犺犿狅狉犲犪狋狋犲狀狋犻狅狀狋狅狋犺犲犮犲狉犲犿狅狀 狔 狅犳狋犺犲 “ 狆 犲犪犮犲犿犪狉狉犻犪 犵 犲 ”
     狋犺犪狀犘狉犻狀犮犲狊狊 ’ 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狋狉犪犻狋狊.犐狀狋犺犲狊犲犮狅狀犱狀犪狉狉犪狋犻狏犲犳狉狅犿 犜犻犫犲狋犪狀犪狀犮犻犲狀狋
     犾犻狋犲狉犪狋狌狉犲 , 狋犺犲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狑犪狊狇 狌犻狋犲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犘狅狉狋狉犪 狔 犲犱犪狊狋犺犲犻狀犮犪狉狀犪狋犻狅狀狅犳
     犌狉犲犲狀 犜犪狉犪 , 犪狋犪狀狋狉犻犮犱犲犻狋 狔犻狀 犜犻犫犲狋犪狀 犅狌犱犱犺犻狊犿 , 狋犺犲犘狉犻狀犮犲狊狊狊狌 狆狆 狅狊犲犱犾 狔
     狆 狅狊狊犲狊狊犲犱犌狅犱犱犲狊狊 狇 狌犪犾犻狋犻犲狊犪狀犱犿犪 犵 犻犮狆 狅狑犲狉.犜犺犻狊狊狋狉犻犽犻狀 犵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犮犲狉犲犳犾犲犮狋狊
     狋犺犲 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狑狅狉犾犱狏犻犲狑狊 犪狀犱 犻犱犲犪犾 狅狉犱犲狉狊 狅犳 狋犺犲 犆犺犻狀犲狊犲 犪狀犱 犜犻犫犲狋犪狀
     犮犻狏犻犾犻狕犪狋犻狅狀狊.犜犺犲犳狅狉犿犲狉狉犲狏犲犪犾狊犪狊 狔 狊狋犲犿 狅犳 “ 犃犾犾犝狀犱犲狉狋犺犲 犎犲犪狏犲狀 ” 狑犻狋犺
     犆犺犻狀犪犪狊狋犺犲狊犻狀 犵 犾犲犮犲狀狋犲狉 ; 犪狀犱狋犺犲犾犪狋狋犲狉狉犲犳犾犲犮狋狊狋犺犲狊 狔 狊狋犲犿狅犳犅狌犱犱犺犻狊犿 狑犻狋犺
     犿狌犾狋犻 狆 犾犲犮犲狀狋犲狉狊.犜犺犲 犮狅犲狓犻狊狋犲狀犮犲 狅犳狋犺犲狊犲 狋狑狅 狑狅狉犾犱狏犻犲狑狊犻狊 犪 狆 犲狉犳犲犮狋
     犲狓 狆 狉犲狊狊犻狅狀狅犳狋犺犲犱犻狏犲狉狊犻狋 狔 犪狀犱犻狀犮犾狌狊犻狏犲狀犲狊狊狅犳狋犺犲犻犿 狆 犲狉犻犪犾狊 狔 狊狋犲犿.犛犺犪 狆 犲犱犫 狔
     狋犺犲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犻狊狋犱犻狊犮狅狌狉狊犲犱狌狉犻狀 犵狋犺犲犳犻狉狊狋狆 犪狉狋狅犳狋犺犲20狋犺犮犲狀狋狌狉 狔 , 狋犺犲狋犺犻狉犱
     狀犪狉狉犪狋犻狏犲狉犲狋狅犾犱犘狉犻狀犮犲狊狊 犠犲狀犮犺犲狀 犵 ’ 狊狊狋狅狉 狔犻狀狋犺犲狀犲狑犾犻 犵 犺狋狅犳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犻狊犿 ,
     犺犲狀犮犲 , 狊犺犲 狑犪狊犵 狉犪犱狌犪犾犾 狔狋狉犪狀狊犳狅狉犿犲犱犻狀狋狅犪狀犲狑狉狅犾犲狅犳犪 “ 狋狉犪狀狊犿犻狋狋犲狉狅犳
     狋犲犮犺狀狅犾狅 犵狔 ” .犜犺犲狆 犪 狆 犲狉狅犳犳犲狉狊犪犱犲狋犪犻犾犲犱犪狀犪犾 狔 狊犻狊狅犳狋犺犻狊狆 狉狅犮犲狊狊犪狀犱犻狋狊犱犲犲 狆
     犿犲犪狀犻狀 犵 狊 , 犪狀犱犪犮狉犻狋犻犮犪犾犮狅犿犿犲狀狋狅狀狋犺犲犺犻狊狋狅狉犻犮犪犾狑狉犻狋犻狀 犵狌狀犱犲狉狋犺犲犵 狌犻犱犪狀犮犲
     狅犳狋犺犲狊狅犮犪犾犾犲犱 “ 狆 狉狅 犵 狉犲狊狊犻狏犲犺犻狊狋狅狉犻犮犪犾狏犻犲狑 狆 狅犻狀狋 ” 狊犻狀犮犲狋犺犲犾犪狋犲犙犻狀 犵 .犜犺犲
     犮狅狀犮犾狌狊犻狅狀 犱犻狊犮狌狊狊犲狊犪狋犺犲狅狉犲狋犻犮犪犾犲狓 狆 犾犪狀犪狋犻狅狀 狅犳狋犺犲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犪犾犱犻犾犲犿犿犪狅犳
     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犻狊犿犪狀犱犲狋犺狀犻犮犻狋 狔 犻狀犿狅犱犲狉狀犿狌犾狋犻犲狋犺狀犻犮犆犺犻狀犪.
     犓犲 狔 狑狅狉犱狊 : 犺犻狊狋狅狉犻犮犪犾 狑狉犻狋犻狀 犵 , 犲狋犺狀犻犮 犺犻狊狋狅狉 狔 , 狆 狉狅 犵 狉犲狊狊犻狏犲 狏犻犲狑 狅犳 犺犻狊狋狅狉 狔 ,
     犘狉犻狀犮犲狊狊犠犲狀犮犺犲狀 犵



      在当代中国人关于“民族史” 1 的知识体系中,“文成公主”是知名


   1. 在当前的中文语境中,“民族”一词同时在“中华民族”与“ 56 个民族”两个层次上使用,造成
   了语义上的逻辑矛盾和对译西文概念时的混乱。因此,有学者建议对中文的相关概念进行修
   正:第一种修改方式是用“民族”对译西文中的“ 狀犪狋犻狅狀 ”,用“族群”对译“ 犲狋犺狀犻犮犵 狉狅狌 狆 ”,从而保
   留“中华民族”的概念,而将“ 56 个民族”改称为“ 56 个族群”(马戎, 2004 );第二种修改方式是
   用“国族”对译西文中的“ 狀犪狋犻狅狀 ”,用“民族”对译“ 犲狋犺狀犻犮犵 狉狅狌 狆 ”,从而保留“ 56 个民族”的用法,
   而改用“中华国族”“国族主义”等概念(台湾学者多用此法)。本文认为这两种修正的方式各
   有优劣,无论遵从哪一个,都能够达到厘清概念的目标,但同时也都会涉及对一些已经广泛应
   用的术语进行改造。因具体材料的限制,本文无法完全遵照某一种方式。一方面,“民族史”
   一词在中文语境中(尤其在学科体系中)属专有名词,文中所引用的一些资料都使用了该概
   念,因此,本文遵循了这一语言习惯,使用“民族史”(而非“族群史”)这一用法。这里的“民族
   史”是指一个政治国家内部的诸文化共同体的历史,对应于西文中的“ 犲狋犺狀犻犮犺犻狊狋狅狉 狔 ”(而 非
   “ 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犺犻狊狋狅狉 狔 ”)。但另一方面,在本文使用的材料中———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文献———“民
   族主义”同样是一个使用很广的词汇,对应于西文中的“ 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犻狊犿 ”,与之相一致,(转下页)
                                                          · 1 8 7 ·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