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201902
P. 162
利益威胁、政府工作满意度与市民对进城农民的接纳意愿
项后,市民“非现实性排斥”的内在逻辑开始显现。模型 2犫 的交互项结
果显示,与过去 5 年从利益分配中获得好处的市民相比,那些社会地位
发生下降的成员更容易因对政府在公平执法、保护环境以及打击犯罪
和腐败 等 方 面 能 力 的 下 降 而 对 进 城 农 民 产 生 排 斥 态 度 (系 数 为
-0.012 , < 0.05 )。模型 1犫 的交互项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对于在
狆
利益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的“失意群体”而言,他们会因对政府在发展
经济、提高收入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工作的不满而降低对农村进
城务工人员的接纳意愿(系数为 -0.012 , < 0.1 )。
狆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利益未遭受任何损失,市民对进城农民的排斥
态度仍会因其对政 府 维 护 社 会公 平的 消极评 价而 更加 强 烈(系数 为
-0.011 , < 0.05 )。由此看来,市民对以往利益状态的认知可能是“失
狆
真”的,可能更多的是基于整体的社会不平等状况而做出的主观判断,
由此引发的对外地进城农民的排斥倾向更凸显了“非现实性”。也就是
说,即使没有受挫经历,市民仍可能将其对政府难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
题的“怨恨”情绪转嫁到处于弱势地位且可能与其竞争城市资源的外地
人身上,从而表现出“替罪羊”效应。
这样,在假设 2 被基本证实的情况下,也即“替罪羊”机制具有实证
意义,再次支持了本文所提出的“市民对进城农民的排斥具有从现实性
向非现实性转化的可能”这一观点。
五、总结与讨论
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入是
城市化“提质增效”攻坚战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环节,对推动城市发展模
式创新转型、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进城农民
“融入难”的困境不仅源于户籍制度所施加的严格约束,而且更直观地呈
现为市民在心理以及行动层面对这一群体的歧视和排斥。基于这一现
实背景,本文对市民排斥态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路径
上,本研究在对经典利益威胁论进行细致梳理后,将其扩展为在不同时
间维度均可能引发个体利益威胁感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其次,借鉴科塞
的冲突理论,本研究将机制分析的视角延伸到市民与进城农民之外,基
于中国制度转型引发利益格局深刻变化这一结构性背景,讨论了市民对
政府的不满与市民对外地农民的排斥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提出了进城
· 1 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