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1902
P. 11
社会· 2019 · 2
概括中华帝国历史上的观念一体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观念一体
化与组织同构性的分析框架;进而借用明清地方史和社会史的研究发
现来阐述具体的历史过程和机制,并讨论观念一体化与帝国逻辑的关
系。在本文结束部分,反思当代中国从观念一体化到组织一元化的历
史转变,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
二、科举制:中国历史上“观念一体化”的制度基础
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生长和分居于不同
区域空间、足不出乡的学子,经科举入仕,继而外派为官,各地流动,常
常经历千里迢迢的旅途跋涉;每到一地,方言相隔、风俗各异。从史籍
记载和官箴书的谆谆告诫中不难窥见,流动的官员上任就职遭遇到各
种软硬明暗的敌对态度和刁难行为,这一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之高昂
可以想见。在疆域辽阔、多元分化的中华帝国历史上,国家治理依赖于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体现在自上而下调遣的官员空间流动。在这一
体制中,如何确保属地官员的忠诚、各地区间的凝聚整合是一个极大的
挑战。然而,虽然官员频繁流动中有各种困难,但从总体上看,层层点
点,日日月月,穿梭流动,千年承续,居然大致衔接顺畅,对政权运作未
有大的波动震荡。何以使然?
笔者以为,黄仁宇悖论中呈现的松散组织形态与中国历史上的观
念一体化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所谓观念一体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政教合
一的一统观念弥漫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区域的情形,与欧洲社
会中政教分离、专业分化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金观涛、刘青峰( 2010 ,
2011犫 )和阎步克( 1996 )等的研究工作都强调了科举制度和士大夫阶层
在文化整合中的重要作用,与本文主题尤其切合。
金观涛、刘青峰( 2010 )从系统论的整体性视角,提出了中华帝国的
“一体化”理论。他们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机制表现为,上中下三
个层次的权威由儒家意识形态组织起来,连为一体。“这种组织方式称
为意识形态与组织方式的一体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家官僚
机构、乡绅自治、宗法家族三种组织层次,均认同儒家意识形态,因此,
我们称之为‘宗法一体化结构’(或‘传统一体化结构’),它是中国传统
社会特有的整合方式”(金观涛、刘青峰, 2010 : 11 )。据此,他们提出了
中国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从西汉到清末,中国社会都是由上、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