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64
“转型与发展:中国社会建设四十年”笔谈
者采用纯粹量化的方法,通过分析鉴别职业地位的精确数值,将中国的
人口普查数据转化为“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发现了每一个人的社
会地位的指数值,然后将其展现为社会结构。该研究提出,中国的社会
结构已经从“倒丁字型”演变为“土字型”。 5 其实,两种解读的结论有相
似性,即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演变的过程
中,迄今为止,还是社会下层群体规模巨大,但变迁的趋势是中产阶层
的比例在持续上升。
当然,社会学界的解读还有很多,如孙立平先生的“断裂论”和笔者
的“碎片论”, 6 以及笔者等人的“四个利益群体”的理论 7 等。
笔者认为,从社会学角度理解中国改革 40 年来整体社会结构的变
化,有以下几点比较重要。第一,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
整体变迁具有重要的社会进步意义。笔者曾经分析过,在改革开放以
前,更突出的是一种建立在身份、出身、政治地位基础上的社会分层,更
多的是一种先赋因素的社会分层,这是一种比较封闭落后的传统体
制。 8 改革开放以后,身份制大大弱化,家庭出身失去了社会分层标准
的意义,自致因素影响明显上升。从分层理论看,这是一种朝向现代社
会分层机制的变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变迁方向。第二,无论
是陆学艺的“十阶层论”,还是笔者用纯粹量化方法证明的“倒丁字型”
向“土字型”社会结构的变迁,都发现,在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中,中产
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在不断发展壮大,这种朝向“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变
迁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第三,社会结构的演变也表现为收入差距、财产
差距、贫富差距的变化,这是广大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也是“看得见、摸
得着”的事情。纵观改革 40 年所发生的变化,改革的前 30 年确实表现
为贫富差距的攀升,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甚至是
迅速攀升。中国人民大学 犆犌犛犛 的数据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似,均
显示,到 2008 年 前 后,中 国 城乡 居民 家 庭 人 均 收 入 的 基 尼 系 数 达 到
5. 李强 .2016. 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对于中产阶层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犑 ] . 探索与争
鸣( 8 ): 4-11.
6. 李春玲 .2005. 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 犕 ]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
7. 李强 .2004.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 犕 ]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55-178.
8. 李强 .2000. 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 犕 ] . 厦门:鹭江出版社: 9-13.
· 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