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60
“转型与发展:中国社会建设四十年”笔谈
如下几个方面:
( 1 )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针对农民工就业和生活问题,党和政府出台了
一系列社会政策,有序地组织和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在城市落户,出重拳
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问题,推进农民
工的职业培训,保障了进城农民工的生活安全,避免了很多发展中国家
出现的大量城市无业流民和贫民窟现象。
( 2 )保持农民工收入和福利随经济发展逐年增长。
中国的农民工之所以持积极的社会态度,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农民
工在流动中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过去
艰难的农民生活作为比较参照体系,而不是与城市社会进行横向利益
比较。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在保证农民工收入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当然,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成为农民工工资增长的市场
力量,这是近年来在经济增长下行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情况下
农民工平均工资仍持续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 3 )发挥“单位”和“社会网”把农民工组织起来的力量。
我国社会治理与西方社会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单位”在社会治理
中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力量。农民工的用人“单位”,无论是企业法人、事
业法人还是社团法人,都对农民工的生活安置、管理甚至居住负有社会
责任,使分散的农民工在某种程度上被“组织”起来。我国基于血缘、亲
缘、地缘关系的传统“社会网”,在介绍工作、相互照顾、融入社会生活、
提供信任担保等方面,也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减弱了进城农民工的
孤独、苦闷、无助和不适应。
( 4 )农村的承包地成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生活退路。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受土地增值的刺激和城镇化用地需求的压力,
也曾出现过要求农民工用承包地换社会保障的做法,但我国最终选择
了禁止收缴进城农民工承包地的政策,从而使农村承包地成为农民工
的可靠生活退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也受到重大
影响, 2000 多万进城农民工失去工作返乡,但并未引起社会动荡,就
是因为他们的农村承包地发挥了重要生活保障和心态稳定的作用。
( 5 )制定农民工市民化的长远规划和切实步骤。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成为国家的长远规划和目标,使青年农民工对
· 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