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128
齐美尔论个性
,
犘狅狀狋 狔1993 : 63 )。
找到第一个词语,像人第一次开口说话,打破一个单纯的文化沿袭
者的封闭,这都可以用来印证齐美尔所说的个性观,即回到个体存在的
原初状态,找到自己的生命法则。那么,这是否正如同卢卡奇所言,从
根本上毁灭了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意义?因为它把个体存在的孤独状态
体认为人类文明的最高价值( 犔狌犽á犮狊 , 1981 : 449 )。对传统的马克思主
义“社会性”的回归,使卢卡奇体察到个体主义有可能消解一切从社会
意义上革命或改良人类现有处境的可能,它抵达的终点将是外部世界
的虚无和个体精神性的无限延展。从尼采到齐美尔,卢卡奇看到的是
个体主义的生发,是英雄式的消极主义( 犺犲狉狅犻犮狆 犲狊狊犻犿犻狊犿 ),即对个体
自我的沉醉,浸染于对人类文明“悲剧性”的体验之中,默认了外部世界
的虚无。可以说,卢卡奇在齐美尔的个性观中看到的是相对主义的极
端化和某种终极价值的缺失。
卢卡奇从社会道德的角度对以整个德国现代思想中贯穿的精神无
限性的追求的批评是非常有力的。从齐美尔的个性论出发是否能够找
到一条线索来解释个体和世界的并存,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来论述。
然而,我们能否仅仅依据卢卡奇、韦伯以及其他批评者的看法认为齐美
尔思想过于主观主义而对终极价值层面的问题缺乏有力的回应?通过
对齐美尔个性观的讨论,我们不仅看到了个体主义的历史情境,同样也
看到个体作为一种伦理生活的可能。这是齐美尔严肃努力的方向。他
继承的是歌德 - 尼采这—脉络的传统。对歌德来说,个体的成长体现
的是世界万物生长的普遍能量。所以研究个体和研究世界同样重要。
歌德和尼采一样,反对一切纯粹向内的探索灵魂的方式,因为它们导向
的是对自我的崇拜。 31 因此,他们所言的个体生命之展开并不是自我精
神的外化。严格来说,展开( 狌狀犳狅犾犱犻狀 犵 )不是描述这个过程的最合适的
词语,因为它预示着有一个核心的本质,展开不过是它的外化,是抵达
一个特定 的 状 态。而 歌 德 更 愿 意 把 这 个 过 程 看 成 是 逐 渐 的 清 晰 化
( 犮犾犪狉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 )( 犠犲犻狀狋狉犪狌犫 , 1982 : 365 ),也就是说,生命从它原初的无
法言喻 之 偶 然 ( 狌狀犪犮犮狅狌狀狋犪犫犾犲狅犮犮狌狉犲狀犮犲 ),通 过 “守 护 神 的 游 戏 ( 狋犺犲
31. 正如 犠犲犻狀狋狉犪狌犫 ( 1982 : 345 )所言,歌德认为无止尽地对自我的分析是现代社会的病态,所
以他鄙视忏悔录式的自传,认为它们最后传达的一定是自怜自爱的感伤,而那是诗人最不该
做的。诗人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才华让生命获得更多安慰、提升和丰富。
· 1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