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82

政党、政治与政策:论共产党早期革命中“富农问题”的多重逻辑


       上述问题,构成了本文的核心旨趣。

       二、富农、地方精英与中国革命:政治史与社会史视野下的
           富农问题
      关于中国革命中的富农问题,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研究,这些
   研究分属于历史学、社会学以及中国研究等不同学科范畴,从研究视角
   上看,大体上又可以划分为政治史与社会史两个不同视角。在中共党
   史研究领域,研究者更多地从政治史的视角展开对富农问题的相关研
   究。其中,杨菲蓉( 1993 : 17-24 )以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档案文件
   为基础,具体比较了 1926 — 1936 年间共产国际与毛泽东在中国富农问
   题认识上的异同。在详细梳理史料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毛泽东关于中
   国富农问题的认识和主张并非共产国际的翻版,而是对共产国际教条、
   僵化地处理中国农民问题的一种有益调整。这一研究关照了中国革命
   与苏联革命之间的差异,但没有充分探讨中国共产党有关富农问题的
   理论认识背后的复杂因素。曾耀荣、江明明( 2016 : 21-29 )以毛泽东的
   《寻乌调查》为文本,具体分析了毛泽东对富农问题的认识,并将《寻乌
   调查》同整个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认为毛泽东在
   《寻乌调查》中对富农问题的认识实质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
   键节点,从而对整个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总体上看,中
   共党史研究领域对富农问题的研究,主要依托于对档案文件史料的解
   读与分析,但并未完全脱离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认识与话语表述,也基本
   停留在文件档案的字面表述中,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具体地域社会中理
   解富农问题产生的社会机制。
       在政治学与社会学领域,直接以富农问题为对象的研究并不多见。
   但是,海外中国研究中有关近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精英”
   的研究却为我们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根据周锡瑞和兰金的
   定义,地方精英指的是在地方舞台上(指县级以下)施加支配的任何个
   人和家族,这些精英往往比士绅的范围广泛得多,也更具有异质性,既
   包括有功名的士绅,也包括韦伯论述过的地方长老,还包括各种所谓的
   “职能性精英”( 犳狌狀犮狋犻狅狀犪犾犲犾犻狋犲 ),如晚清的士绅—商人、商人、士绅—经
   纪以及民国时代的教育家、军事精英、资本家、土匪首领等(参见李猛,
   1998 )。

                                                           · 7 5 ·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