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80
政党、政治与政策:论共产党早期革命中“富农问题”的多重逻辑
级》一文。 3 在这份文件中,毛泽东尝试将乡村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成分
概念赋予更为具体的量化标准,进而真正推行到土地革命的具体实践
中。如引文三所述,在《怎样分析阶级》一文所界定的所有农村阶级成
分中,“富农”是界定最为模糊和复杂的,这也引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与
族群冲突。 4 值得注意的是,富农问题不仅是苏区土地革命,同时也是
1946 年解放区土改中的焦点问题。 5 这就引出了本文将要讨论的第三
个问题:“富农”这一成分,究竟指涉原有乡村社会结构中的哪个群体?
为什么这一阶级成分最难以界定、同时又容易引发乡村社会中的诸多
矛盾冲突?如果我们将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理解为
革命政党以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来应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总体性危机
的实践的话,那么,“阶级”便构成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核心问题。进
而,以“阶级”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相关概念究竟如何转化为革命
的具体实践?在这一“阶级”的现实化过程中,原属于理论层面的“阶
级”问题又是如何经由共产国际的具体指示进入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的?
同时,“富农”概念在现实的政治斗争情境中,与原有的地方社会经济结
构之间产生了怎样的遭遇?上述问题,实质上关乎我们在三个层面上
重新在社会学领域内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再理解:
其一,斯考切波( 犜犺犲犱犪犛犽狅犮 狆 狅犾 )在其著作《国家与社会革命》中将
社会革命理解为国家、政权与阶级结构同时进行的过程。在她看来,革
命的发生伴随着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造反,但她同时提出了国家
自主性的概念,认为国家有着超越某一单一阶级利益的诉求,并承担着
包括人口统治、抵御外敌等一系列职能,因此,国家需要从社会中抽取
资源(参见斯考切波, 2007 )。斯考切波的分析提出了理解现代社会革
命的两个重要维度,但她更多从资源汲取角度来阐释国家与社会、国家
3. 实际上,《怎样分析阶级》一文并非毛泽东直接写作完成的,它是毛泽东根据王观澜、谢觉哉
在瑞金叶坪乡所 做 的 “查 田 运 动”试 点 所 写 的 经 验 总 结 基 础 上 修 订 而 成 的 (参 见 孟 庆 延,
2015 )。
4.1933 年开始的中央苏区“查田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反富农”这一问题展开的。当
时主持“查田运动”的王观澜先后撰写了《为查田运动给瑞金黄柏区苏的一封信》和《应慎重决
定阶级成分》,这两份文件实质上都是在将《怎样分析阶级》中对富农的界定进一步细化,从而
应对划分阶级成分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参见孟庆延, 2016 )。
5.1946 年“五四指示”之后的解放区土地改革依然沿用 1933 年“查田运动”中所颁行的阶级
标准,也同样引发了诸多矛盾与冲突。
· 7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