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168
自然灾害与政治信任:基于汶川大地震的自然实验设计
在短时间内使人们对政治体制的支持度上升( 犔犪狀犱狉 狔犪狀犱犛狋狅犮犽犿犪狀狀 ,
2009 )。他们将公众对强政府、和谐秩序、一党执政的支持程度作为因
变量,这类变量属于公众的弥散性支持( 犱犻犳犳狌狊犻狀 犵狊狌 狆狆 狅狉狋 ),与本文所
关注的特定性支持( 狊 狆 犲犮犻犳犻犮狊狌 狆狆 狅狉狋 )———公众对官员的信任———紧密
相关(游宇、王正绪, 2014 )。一般而言,弥散性支持比较抽象且相对稳
定,特定性支持则往往与在任公职人员的言行、决策与绩效紧密相关,
且更不稳定( 犈犪狊狋狅狀 , 1979 )。
总体观之,以往研究通常聚焦于政治信任的结构性差异或时间维
度上的变化,本研究则试图将时间和结构这两个维度同时纳入考虑,使
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公众政治信任遭遇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变化,并为理
解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机制提供经验证据。
在实证资料方面,本研究使用 2008 年公民文化与和谐社 会调 查
( 犜犺犲犆犺犻狀犪犛狌狉狏犲 狔 )数据进行分析。这一问卷调查在 2008 年 4 月 2 日至
6 月 7 日进行,距汶川大地震前后各约一个月的时间,且均标明了访问日
期,这为本研究比较灾害发生前后公众政治信任的变化提供了可能。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大型自然灾害因其规模大、伤亡人数多、影响深远,往往会带来复
杂的社会 和 政 治 后 果 ( 犆犪狉犾犻狀 , 犲狋犪犾. , 2014 ; 犇狉狌狉 狔犪狀犱犗犾狊狅狀 , 1998 ;
犘犲犾犾犻狀 犵 犪狀犱犇犻犾犾 , 20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大型灾难及其引
发的各种社会与政治问题日益引起美国学界的关注。在汶川大地震之
后,这类研究在中国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数量也日益增多(孙中伟、徐
彬, 2014 )。本文主要关注汶川大地震在时间和结构两个维度上的政治
影响:其一,地震发生后较短时间内,公众对公职人员的评价与信任程
度的变化;其二,在差序政府信任的结构性特征下,地震带来的边际效
应在各级官员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结合现有研究,本文认为,在面对外生的自然灾害时,受灾情况、政
府的救灾措施以及救灾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这三个要素共同影响公众的
政治支持。
首先,巨大灾害的冲击及救灾行为会影响公众的政治支持。灾害
发生后不久,面对自然灾害,公众本能爆发的团结情绪、同情心、爱国心
等可能会迅速提高公众的政治支持。这一机制类似于“团结在旗帜周
· 1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