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社会》 2018年第5期
P. 160

如何在社会调查中更好地测量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者对什么是“宗教活动”的认知也非常模糊。其三,即便是声称有宗教
   信仰且参与宗教实践的信徒也未必加入了宗教组织,或者未必承认其
   加入了宗教组织,又或者并不将宗教组织的成员身份视作他们重要的
   身份认同。上述这些发现意味着将西方式的宗教性测量用于中国很可
   能遗漏信徒群体。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设计试验和数据比较则发现,
   采用“信什么神”比“信什么教”的问法更可能“捕捉”到声称无宗派归属
   却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仅从 犆犉犘犛2014 的数据结果来看,采用改进
   后的问法,中国五大宗教的信徒在全部受访者样本中所占的比例比原
   先社 会 调 查 中 的 传 统 问 法 得 到 的 估 计 提 高 约 7% ~10% 。 从
   犆犉犘犛2014 、 2016 数据来看,若采用列举更具体的宗教活动的方式来提
   问,参与宗教实践的受访者的比例比之前调查得到的数字要高得多。
   由此可见,对测量工具的改进很可能将改变长久以来学界对中国人宗
   教信仰和宗教实践的估计和看法,也有助于弥合问卷调查和田野观察
   之间的分歧。但本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对宗教测量本土化可供比较的
   数据积累还不足,如果有更多的调查采用类似的设计改进,尤其是能在
   同一次调查中采用随机指派一部分样本以新的工具进行测量,同时指
   派另一部分样本以传统工具进行测量,我们就有可能更准确地估计出
   传统问法所导致的偏差到底有多大。
       鉴于问卷调查对宗教性的测量存在上述一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以
   下改进问卷设计的建议:
       一是,在提问信仰时,提问信神比提问宗派名称更可能“捕捉”到中
   国人的宗教信仰。前文详细论述过,不只是精英学者,普通国人对“宗
   教”一词的认知也比较狭窄,很多实践不被视为宗教活动。提问“您信
   什么”比“您信什么宗教”能更为有效地“捕捉”到有关信仰的信息。而
   且,提问“信什么”还有另一个好处,即通过省略“宗教”一词起到去敏感
   化的作用,这有利于研究者采集敏感的信仰。例如,台湾在 1984 年进
   行宗教调查时一贯道仍处于非法状态,所以调查者用一贯道的主神无
   生老母来替代该教派,从而有效地规避了政治敏感性。
       二是,有必要在国内综合性的社会调查中探索并设计出中国本土
   信仰的选项,比如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但是如何测量儒教和民间信
   仰仍是一个难题。已有的宗教专项调查会列举非常多的具体实践来测
   量民间信仰,但这种做法在综合性社会调查中成本很高,最好能发展出

                                                          · 1 5 3 ·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