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社会》2018年第3期
P. 25

社会· 2018 · 3

   是一致。为此,我们采取以下分析策略:以近乎白描式的描述性统计工
   具和基本的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来系统地、整体性地呈现空间流动与地
   方性人事网络结构的经验资料,以便为今后的研究建立基准线。我们
   把相关的理论提炼和网络结构演变的建模分析留给未来的研究。
       (一)地级市/区县层级上的空间流动率和流动幅度
       层级分流模式的核心实证假设( 犎1 )是:在中国政府组织中,官员
   的空间流动按行政层级上的不同位置或机构而分流,具体体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第一,跨行政区域的流动率极低。第二,空间流动的幅度局
   限于所在层级或直接上级行政区域的边界之内,官员流动的范围与其
   级别成正比。例如,县级领导大多是在所在地级市范围内流动,而地级
   市领导通常在省内行政区域间流动,以此类推。第三,在每一行政层级
   上,较之该区域内的一般机构或职位来说,处于该层级最高位置的机构
   (如县委)和职位(如县委书记)有着更高的空间流动率。
       图 3犪 、 3犫 展示了地级市和区县两个层级上在 1990-2008 年间的
   总体空间流动率,即该行政区域中在某一时段流出的官员数目与该时
   段该地区所有在任官员数目的比率。 5 图 3 显示,在地级市层次,除个别



























   5. 如本文“资料与研究设计”一节所说明的,本文资料中只有部分区县在部分年份的信息,有
   关区县的资 料 仅 限 于 犇犛4 市 下 属 的 6 个 区 县 ( 1990 — 2001 年)和 犇犛5 市 下 属 的 6 个 区 县
   ( 1997 — 2008 )年。注意,图 3犫 包括了这段时间一度存在的另外两个区县。
    · 1 8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