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57

社会· 2018 · 2

   公司的丑闻和股票市场操纵案(如 2000 年的“基金 黑幕”和 2001 年
   的“银广夏事件”)相继曝光,使中国高层决策者进一步意识到公司治
   理在建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拉 动 经 济 增 长 和 股 市 发 展 方 面 的 重 要 性
   ( 犖犪狌 犵 犺狋狅狀 , 2007 ;徐向艺、李一楠, 2008 )。第三 阶段始 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在经过近 20 年 的 企 业改革 探索 后,中央 政府 做 出“股份制
   改革是中国企业改革 的 核心,而 公司 治理 改革又 是股 份制改 革 的核
   心” 2 的判断。因此,第三阶段的改革实为广泛的“公司治理改革”,以
   1999 年和 2005 年两次修订的《公司法》和 1999 年颁布、 2005 年修订
   的《证券法》,以及中国 证 监 会 发布 的一系 列法 规为标 志。以 及中国
   证监会发布的一系列法规为标志。这些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借鉴
   了“股东导向型”公司治理模 式的 制度 设计,比 如,独立 董事 制 度、董
   事信托责任、公司高管股权期权薪酬制度等。
       但法律或规章往往只是各种制度因素和社会力量角力的结果,而
   非原因。那么,在中国企业改革高峰期( 1997 — 2007 ),中国为什么会选
   择“股东导向型”公司治理制度作为中国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的参照?在企业层面,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上市公司采用“股东导向型公
   司”治理制度(比如,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采用“股东导向型”公司
   治理制度是各个公司的个体理性决定,还是受到制度环境的强烈影响?
   “股东导向型”公司治理制度在中国企业中的扩散机制是什么?虽然这
   些问题仍待解答,但可以明确的是,中国企业采用“股东导向型”公司治
   理制度并非偶然,它反映了过去三四十年金融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股
   东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历史变迁。

       二、“股东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全球扩张:理论及解释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和公司治理模式经
   历了巨大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形态:国际竞争激烈,行业管
   制宽松,工会力量式微,机构投资者大量持股大公司。相应的公司组织

   结构特征是:规模缩小并实施“专业化”战略( 狊 狆 犲犮犻犪犾犻狕犪狋犻狅狀狊狋狉犪狋犲 犵狔              ),
   通过裁 员 ( 犱狅狑狀狊犻狕犻狀 犵 )和 重 组 ( 狉犲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犻狀 犵 狊 )实 现 组 织 结 构 精 简

   2. 例如, 1999 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只要国有企业改革
   仍在继续,公司治理改革就是核心。

    · 5 0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