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120

明代上川南地区的佛教与地方社会


   开始实行佛道补入策略,贯行三教调和政策,为明代佛教的发展开辟了
   广阔前景。因此,明代佛教在各地的传播及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是区域
   社会史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
       明代西南地区的上川南是指大渡河以南的建昌, 1 以及大渡河以
   东,岷江以西的青衣江流域上游和岷江流域中游,包括黎州、雅州、天
   全、邛州、嘉定州、眉州等地。这一地区“汉番夷蛮杂处”,州县、土司和
   卫所三套行政体制并行。姑且不论州县,土司就有长河西鱼通宁远土
   司、董卜韩胡土司、黎州土司和天全土司,卫所有黎州守御军民千户所、
   大渡河守御千户所与雅州守御千户所。在这个地区,佛教信仰是一个
   显著而鲜明的社会共同特征,它是探求明代上川南地区历史脉络的重
   要线索。 2
       上川南有峨眉山、蒙顶山等佛教名山。前者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被
   明代历朝皇帝尊奉,后者的《蒙山施食仪》是明代佛教徒每日晚课的必
   修功课(慧律, 1999 ;琛明, 2004 )。时至今日,在雅安、名山、芦山、荥经
   等地的村落通向县城或村落毗连的沿途,仍然能看到大量明代存留的
   物质形态,如摩崖石刻、寺院庙庵,以及延续至今的奉献哈达的习俗,这
   些都可以呈现明代上川南地区佛教曾经繁盛的画面。这不得不令人思
   考以下问题:西南地区的佛教信仰如何整合了当地汉藏社会,它采取哪
   些社会策略获得发展,如何与家族联合并建立地方生活秩序?本地社
   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是否与此种秩序有关?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专门
   讨论明代上川南地区的佛教在地方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3

       一、西番朝贡贸易下的藏传佛教传播

       明代西番朝贡贸易的主体是乌思藏、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军民宣
   慰使司和董卜韩胡宣慰使司。雅州、黎州、天全碉门、松潘是西南一线
   朝贡贸易的必经路线,前三个地点均为上川南地区的汉藏茶马互市地,


   1. 建昌在大渡河以南,属上川南道管辖,是明朝出于“犬牙交错”的管理需要。本文探讨的上
   川南地区不包括建昌。
   2. 对于明代的佛教与社会之间的共生关系,前辈学者多从“皇帝与佛教的关系”“著名佛教寺
   院”“佛教派别、传承与高僧”“佛教典籍的刊印”“士绅捐赠与佛教寺院”“寺院与地方社会”“妇
   女、医疗与佛教”等方面进行论述(郭鹏, 1982 ;卜正民, 2008 ;陈玉女, 2011 )。
   3. 已有学者对佛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历史做过相关研究(梁永康, 1984 ;严耀中, 2000 ;王海
   涛, 2001 ;杜斗城等, 2009 )。

                                                          · 1 1 3 ·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