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91

社会· 2017 · 5


       三、冬小麦推广遇到阻碍

       (一)推广计划的出台
       与青稞一样,小麦也是西藏的传统作物,但由于环境限制,过去西
   藏只有少 量 春 小 麦 种 植, 1970 年 小 麦 播 种 面 积 仅 占 耕 地 总 面 积 的
   1.3% ,克 6 产仅 120 斤,比青稞还低(西藏农科所, 1978 : 1 )。
       1952 年,中央政府派出西藏科学考察队,其中农业组于同年 11 月
   创建了拉萨农业试验场,播种数百份冬小麦品种,开始育种研究。次年
   秋收,平均亩产达 544 斤,比对照品种“拉萨春小麦”增产 30% 以上。 7
   1954 年,科考队在向中央政府提交的《西藏农业考察报告》中提出,“在
   海拔 3000-4000 米的西藏河谷农区可以推广种植晚熟冬小麦,并很可
   能实现高产”的历史性建议。 8 该建议得到了中央认可,被确立为西藏
   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1959 年,西藏引进了一批可能适合高原环境的小麦品种试种,其
   中“丹麦一号”在试种中脱颖而出,由于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后改称“肥
   麦”。它就是后来冬小麦推广中的主角,至今仍是西藏种植最广的小麦
   品种。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经过漫长的田间试验、品种改良和生产试
   验,“肥麦”大田种植技术基本成熟(西藏农科所, 1978 : 5 )。
       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在西藏逐步展开。 1964 年底,拉萨
   市堆龙德庆县试办了西藏第一个人民公社, 1966 年全区共试办 150 多
   个人民公社。 1970 年初,西藏已有人民公社 666 个,做到了县县有公
   社。 1970 年,中央批示《关于西藏地区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请示报
   告》后,人民公社化运动进入高潮,当年底,全区办起了 1200 多个人民
   公社。到 1975 年底,全区 1929 个乡中的 1921 个办起了人民公社(多
   杰才旦、江村罗布, 2002 ;西藏党史研究室, 2005 )。


   6. “克”首先是西藏传统度量单位,约等于 28 斤。做面积单位时,指能播撒 28 斤种子的耕地,
   一般略大于“亩”。
   7. 这是科学家的小块试验田数据,前面 120 斤是农民的大田数据。参见刘东海, 1985 ,《对我
   区冬小麦生态区划及其育种目标的研究》(内部文稿),载西藏自治区农科所编,《农牧科研成
   果论文选( 1960-1984 )》。
   8. 参见庄巧生, 1959 ,《西藏高原农作物栽培的调查研究》,载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编,《科研报告( 1959 年)》,第 511-526 页。该文系根据 1954 年提交给中央的报告编写而成。

    · 8 4 ·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